第247章 参合陂(1 / 2)
第247章参合陂
阴山之南,黄河之北。
这一片地自古水草丰美,战国时,赵国““胡服骑射”,国力大增,横扫代北以及黄河之北,驱除林胡、楼烦,设立云中郡,
并在阴山之南建造城郭,屯以重兵,即九原城。
秦灭后,天下大乱,匈奴趁虚而入,九原落入夷狄之手。
汉武帝元朔二年,卫青汉军大破匈奴,捕首虏数千,获马牛羊百余万,收复河南之地千里沃土,改九原为五原郡,下有十六县,前后迁徙关东贫民七十二万五千人,开发五原、朔方诸郡。
五胡乱华,华夏衰微,五原又落入夷狄手中,一度成为魏国的粮仓。
如今战火重燃,慕容宝八万大军横列于黄河之东,连营二十里,铁马蔽地,杀气滔天。
拓跋珪摄其声势,不敢力敌,引兵退往河西。
五原部族三万多帐,投降慕容宝。
燕军算是旗开得胜,只是派出去的斥候和信使,却始终没有消息。
拓跋珪不敢正面决战,便派出大量游骑,截断九原至中山的路径,致使燕军与中山断了联系。
一天两天倒也没什么,但将近两个月没有中山的消息,士卒难免心中惶恐,而且军中粮草开始紧张起来。
八万步骑,大部分都是骑兵,人吃马嚼,一日耗费粮草就有一万两万石!
虽然燕军随军带着牛羊,九原水草丰美,能自给自足,但现在已经到了秋天,草木尽枯,牲畜和战马都要靠后方供给粮食。
若不是五原投降过来的三万多帐牛羊粮草支撑,燕军已经开始缺粮了。
更严重的是,进入十月后,天气陡然转寒,白天还能忍受,到了晚上,滴水成冰。
换做寻常军队,早就崩溃了,但鲜卑人耐苦寒,加上士气较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上个月,慕容宝主动渡河大战,,却突遇狂风,将几十艘战船刮到黄河南岸泊下,船上的三百余精锐,全都被魏军俘虏。
但拓跋珪却将他们全部释放,说了不少好话,让慕容宝以为拓跋珪吓破了胆。
“还没有中山的消息吗”慕容宝裹在一件厚实的貂皮立领大氅之中,帐外呼啸的寒风对他影响不大。
慕容麟呵出一口白气,搓了搓手掌,“我昨日连续派出三支斥候,全都被魏贼劫杀。”
慕容德道:“莫非中山出了什么大事”
一句话就道出了三人的心魔。
这两年慕容垂身体每况愈下,出征之前,就重病卧床,中山那边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慕容家的老传统,三人都心知肚明。
慕容垂的子嗣全都各领一军,手握实权。
“不管朝中出了什么大事,只要我等一心,便无甚大碍。”慕容宝手握八万精锐,根本不担心中山出什么事。
他当了五六年的太子,在中山有非常多的亲信。
慕容麟连忙表忠心,“有小弟在,兄长大可放心,谁敢有非分之想,小弟第一个不饶他!”
慕容德斜了他一眼,这话颇有指桑骂槐之意,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之色。
慕当年慕容垂出逃前燕,慕容麟半路跑回去,向慕容暐告发其父,留在了前燕,后慕容令中了王猛的金刀计,出奔前燕,欲偷袭龙城,慕容麟再一次告发,导致亲兄长慕容令兵败身死……
这种人做出的承诺,也只有慕容宝能信。
“咳咳,莫非叔父有何异议”慕容宝和慕容麟同时盯着慕容德。
慕容德也不是省油的灯,跟着慕容垂南征北战,军功赫赫,在燕国的声望仅在慕容垂之下,部曲也是除慕容垂之外最多的一位宗室。
“臣对太子的忠心,天日可表,岂敢有异议若中山有变,臣愿为前锋,杀回河北,诛灭叛逆!”
慕容德也信誓旦旦。
慕容宝大为满意,一手拉着慕容麟,一手拉着慕容德,“两位皆国家肱骨,孤能得尔等辅佐,拓跋小儿指日可灭,天下旦夕可定!”
“愿效犬马之劳!”
慕容麟和慕容德齐声道,只是两人却斜眼望着彼此,眼神中都带着一股淡淡的锋芒。
北国实力为尊,慕容宝虽是太子,却没什么部曲,向来暗弱,肯定坐不稳江山,而燕国最有实力之人,正是被他称为“肱骨”的慕容麟和慕容德……
三人正大眼瞪小眼,各怀鬼胎,这时帐外战鼓声骤起,呐喊声震地。
三人连忙出帐,却见河西铁骑林立,长槊如林,军容之盛不在燕军之下。
五十多名穿着燕军衣甲的斥候被按在黄河边,朝着东岸大喊:“陛下驾崩,尔等何不早归!”
声音其实并不大,却如同一支利箭射向燕军心窝。
此前军中已经隐隐有各种谣言,不是慕容垂驾崩,便是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绍等人举兵造反。
谁先占据了都城中山,控制了朝堂,谁就燕国新皇帝……
“若父已死,何不早归!”
一声嘹亮的呼喊声震动两岸。
战马嘶鸣,冲出一骑,黑甲红马,大红披风飞扬,宛如一团烈焰在西岸燃烧,尔后驻足在河畔,睥睨西岸魏军。
与此人相比,相貌竟然与慕容宝有几分相似,却没有此人的英武锐气和蓬勃朝气。
“拓跋珪!”慕容麟目露寒光。
拓跋珪大笑:“再不回去,若是别人抢了先,尔等皆为丧家之犬。”
“放肆!”慕容宝大怒。
正要下令士卒进攻,却见周围将佐神色各异。
士气也变得低迷起来,几万人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拓跋珪留下一阵张狂笑声,一阵风似的挥军而去。
燕军士卒纷纷望向慕容宝,方才呼喊的那些人,都是燕军派出去的斥候和传令兵,说出来的话不由得他们不信。
慕容宝艰难的从牙缝中吐出两个字,“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