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参合陂(2 / 2)
士卒皆有归心,拓跋珪一直避而不战,再拖下去,不说中山是不是有变,五原大雪一降,燕军想走都走不了了。
这一战本就非常勉强。
燕国占据河北、辽东,但魏国占据漠南、河南地,实力并不弱。
而且拓跋珪打不赢,还可以向漠南退走。
想要一战而灭亡魏国基本不可能。
慕容德道:“我军若退,拓跋小儿衔尾追袭,为之奈何”
慕容麟笑道:“眼下黄河还未结冰,只需焚毁战场即可,拓跋小儿皆是骑兵,难道还能飞过来不成”
慕容宝亦深以为然,便没有派出斥候,焚毁战船,连夜退走。
大火燃起,西岸燕军如狼群一般赶来,拓跋珪望着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有些无可奈何。
周围渡口,几乎掌握在燕军手上,想要渡河,就要绕行几百里去黄河上游。
到时候燕军早就退了。
“燕国宗室各掌兵权,分镇各地,慕容垂时日无多,慕容宝暗弱,定会手足相残,三年之内,燕国必定大乱!”
中部大人王建跟在拓跋珪的后面。
此人乃拓跋什翼犍母亲平文皇后侄孙,也是鲜卑豪酋,却足智多谋,追随拓跋珪征讨各国,打败二十多个部落。
“我还不知道慕容家什么德性吗然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燕国势大,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入主中原!”
拓跋珪眼中倒映着对岸的火光。
十五岁牛川起兵时,便有雄心壮志,不满足于先祖的足迹,止步于代北漠南。
而这些年,他南征北战,二十出头,便兼并阴山南北的部落,麾下纵马控弦之士十余万,威震一方。
实力膨胀,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
“大王乃天命所归,定能克成大业。”王建奉承了一句。
拓跋珪指着对岸,“若真有天命在身,就当助我渡河,追击慕容宝!”
王建干笑了两声,“大王稍安勿躁……”
但话刚出口,忽然感觉脸被风刮的有些疼,周围也响起了淅淅沥沥的声音,那是寒风中的雪籽敲打在铁甲上的声音。
竟然在这个时候下雪了……
“结冰了,黄河在结冰!”一队斥候在河岸上大声喊道。
拓跋珪一愣,急忙带着部众前去查看。
果然,黄河上结了一层薄冰,反射着东岸的火光。
“我拓跋家几世经营,蛰居代北,德行昭昭,无愧于天,若苍天有灵,当助我击破燕军,囊括河北之地!”
拓跋珪仰面向天祷告。
而周围士卒看他的眼神越发敬畏,草原部族皆崇拜苍天。
起兵以来,拓跋珪以弱胜强,屡克强敌,在士卒心目中已是神灵。
风越来越大,整整刮了一夜,虽未降雪,却冷的出奇,至第二日黄昏,黄河已然结冰。
拓跋珪选两万精骑,踏过黄河,跟在燕军的后面。
第四日,眼看进入雁门郡地界,斥候飞奔来报,“禀大王,燕军慕舆嵩、支允、白忠等将欲裹挟慕容麟作乱,为慕容宝察觉,斩作乱诸将!”
王建大笑,“慕容垂诸子皆犬豕尔,刀架在脖子上,还在内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几年魏国君臣都一心一意的盯着燕国,多次派使臣入中山,打探燕国虚实,以及慕容垂的死活。
拓跋珪因此对燕国了如指掌。
对峙以来,截断五原至中山的联系,乱其军心,全是冲着慕容家的名门上来的。
“前方是何处”拓跋珪指着前方山川。
斥候禀报:“此乃参合陂是也!”
朔风如刀,暮色中的参合陂如同一张被风揉皱的羊皮,在阴山南麓的褶皱间铺展开,两侧山脊犬牙般交错咬合,将谷道挤压成咽喉状的险隘。
一条小河蜿蜒其间。
这种地形,正是兵家所言的“挂”地。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也就说如果燕军无备,此战必败。
这一路燕军连斥候都没派几个,还以为燕军被阻挡在黄河之西,根本不知道拓跋珪亲率两万精骑跟在后面。
而且拓跋珪并非孤军,南面有陈留公拓跋虔率五万骑兵,北面则有东平公拓跋仪十万牧骑,后方还有略阳公拓跋遵的七万人马作为后应。
秦主姚兴也派镇东将军杨佛嵩率两万人马支援魏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慕容垂百战百胜,横扫关东,连续灭亡翟魏、西燕,引起了各大势力的忌惮。
不知不觉间,燕军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那是何物”魏军纷纷惊呼起来,只见北面,一道巨大黑龙席卷南下,霎时间昏天暗地,将整个参合陂笼罩其中。
也淹没了陂中的燕军,立即混乱起来,人的喝骂声,战马嘶鸣一声,连成一片。
燕军本就粮草不济,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好遇上了沙尘暴。
大多数燕军都是河北诸族的士卒,定居河北三四代,已经不习惯塞外的气候,更没见过这么大的沙尘暴,顿时人心惶惶。
拓跋珪瞳孔猛地睁大,“传令,全军突袭!”
呜呜呜——
苍凉的号角声响起,大地震动起来,两万精骑俯冲而下,还未接战,燕军就溃乱起来,连敌军从何处而来都不知道。
而慕容宝第一个弃阵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