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灾害与工业化(2 / 2)
众人再次沉默,这些可都是沈复兴筹备收复燕云的【封装库】,这万事还没开头,竟然就要动这笔钱。
王博看了一圈,见众人沉默,他缓缓摇头:“方案三,以工代赈,办厂,火药厂、棉服厂、煤矿厂、搞运输、基建,扩大焦作矿场规模,启动长治、晋城开垦计划,组建开垦团,预计可以消化30-50万人左右,通过他们,养活70-100万人不是问题。”
“三个方案,我建议第一个,省时省力,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案最简单,花钱博名声,只要通过沈团长的人脉,从后方获得一些支持,也不难度过。”
“只有第三个方案,看起来应收尽收,还能扩大产能,但做起来不是一天两天,而且短期内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投入相当巨大,就税警团的备用金,怕是根本不够。”
听完王博的话,沈复兴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在即将启动北上计划的这个节骨眼,居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不救,内心这关过不去,而且刚凝聚的军心,怕是要散去一半。
救,北伐的计划怕是要搁置,甚至一年都缓不过来。
一旦日寇将太原兵工厂的设备大部分搬走,北上的核心收益就少了一半!
如何取舍?
众人纷纷看向沈复兴,这哪里是考验分明就是通牒。
他看向老王:“都是百姓,救不救?”
老王低头不语。
沈复兴又看向戴安澜:“沦陷区的百姓,算不算百姓?”
戴安澜只能闭上眼,他也答不上来。
诛心!
沈复兴又看向王博:“安得世间两全法?”
王博却是直接摇头,异常肯定的回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尽管早就知道这个答案,沈复兴还是不甘心,在他的计划里,太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先救济长治这边的灾民,按照王县长的方案三执行,这一地的供应,我还撑得住!”沈复兴咬着牙说道。
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北上的计划,哪怕最后只能动员3-4个团,他也要试一把。
不甘心啊!
王博听到了这个答案,内心还是叹了口气,到最后,沈团长还是选择了看起来最完美,却是最耗时间,最耗金钱的解法。
“哎,既然如此,王某还有一计!”
众人纷纷扭头看向王博,却见他低着头,轻推镜片,阳光在镜片上反射着光芒,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如今长治盆地、晋城盆地尽入我手,根据之前排查,晋城北部,长治西部存在大量优质无烟煤矿。”
说道这里,王博语气一变:“我们招标,发放采矿证,要求对方用粮食购买。”
“允许他们分期,一边开采一边支付粮食。”
“我们还提供人力,但开采规范,要我说了算!”
“给我一个团的兵力,我可以增加至少30万-50万矿工,也可以彻底解决粮食的问题。”
沈复兴皱眉:“一个团的兵力.”
王博却伸手,表示自己还没说完:“晋城与长治的煤矿没那么容易开采,晋城煤深,长治煤硬,免不了要死人,但总是能让百姓吃上饭!”
“至于兵,那是用来管理煤老板的,这兵荒马乱的,万一日寇突然南下怎么办?是不是要收一些保护费?”
“万一他们不按时交税怎么办?是不是要防着?”
听完这些话,沈复兴明白,这是工业化的开始,也是工业化必须要有的牺牲。
这个规模的煤矿开采,带来的是炼钢厂,机械制造厂,生活用品厂。
出现大规模工人群体之后,继而延伸出更多围绕着这些厂生存的商业模式。
他竖起手指,对着王博开口,语气格外冰冷:“几个要求,一,矿工工资必须日结;2,安全检查,必须由军人执行,不得由地方官府执行;三、一旦发生意外,必须第一时间救援,伤残标准你定好,不许抵了。”
王博点头,掏出小本本记录,他边说一边开口:“但如此一来,重庆那边,需要您自己摆平。”
沈复兴摆了摆手,对着老王说道:“长治有煤矿,也有大片无主的地,安排一起收了,各地同样如此,租给那些难民,愿意留下的,军队要出面搭建房屋,就当成是训练了。”
戴安澜立马出声阻止:“不可,军人怎么能做这种事情?”
“如何做不得?军人是人,百姓也是人,何况,这些军人还是百姓的儿子、丈夫、兄弟!那些人视战士如自己家私兵,可我不是!”沈复兴面色严肃:“留住这些人,抓住这次机会,200万人口,工业发展,这些都是未来北伐的根基。”
说道这里,沈复兴一手按在戴安澜的肩上:“你千万别着急,以后咱不去缅甸,我啊,要带你出关!”
虽然那天,戴安澜对于“不去缅甸”的说法不太理解。
但沈复兴还是向他证明了,他说的话,每一句话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