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宋悍臣 > 第275章 当场点为状元,奖睡龙床

第275章 当场点为状元,奖睡龙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75章当场点为状元,奖睡龙床

“盛世出祥瑞,乱世出妖孽。”

刘娥是听过这一句俗语的。

但是她又亲身经历了人为造假的祥瑞。

所以对于这句俗语又有些不相信。

妖孽。

异于常人。

因为宋煊他就异于常人。

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识,并且还是个多面手。

没成想连他身边的同窗,也异于常人。

过目不忘是什么本事

刘娥听说那些读书人说自己博闻强识,就是在夸耀自己记忆力好。

别人读二三十遍的书籍,他兴许读十次或者别人的一半,就能记下来。

结果听晏殊说张方平过目不忘,那就是看一遍就能记在脑子里,这还不是妖孽

如此多的“妖孽人才”同时现世,是否意味着大宋真的进入了盛世

因为她觉得自己延续了真宗皇帝“咸平之治”的繁荣,废弃了一些不好的政策,大宋经济因此稳定上升,边患较少。

刘娥太需要“盛世”来证明自己执政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

因此她对于晏殊做出的政绩很是满意。

再加上科举取士,广纳贤才。

这不就是稳固自己的统治吗

往长远来看,如今刘娥觉得朝中需要几个刺头,而且也可以成为自己制衡朝廷的工具。

她深谙水至清则无鱼,若是朝中全都是恭顺之臣,反倒容易滋生腐败。

别看刘娥对自己人纵容,可是她已经有想法要整治贪官污吏了。

要不然也不会借着宋煊怒斥宗室子的那件事,亲自写政令,让东京城的皇亲国戚以及官员们去约束自己的子弟。

张方平这个名字她也记住了。

回头准备要去再瞧瞧省试的名单,重点观察一下宋煊那几个同窗,写的策论如何。

作为一名政治家,刘娥还是在合格线上的。

刘筠是相信晏殊的话。

因为晏殊就是个神童,而且享誉大宋好些年。

尤其是真宗朝就喜欢任用年轻人,这个传统多年被很好的贯彻下来。

毕竟推崇神童,本就是大宋政策的一种。

“晏同叔,如此多的好苗子,全都让你给赶上了,当真是让我好生羡慕啊!”

刘筠先前觉得包拯是个好苗子。

结果听包拯说,他的那几个同窗都很厉害之类的。

刘筠还鼓舞包拯,你作为庐江的学霸,丝毫不比他们差,定然能够在殿试当中大放异彩。

结果刘筠发现,自己确实是过于摆烂,小觑天下英才了!

包拯他没有欺骗自己,甚至还没有夸大!

晏殊多聪慧的一个人,如何能往自己身上揽功:

“要不是大娘娘与官家鼎力支持我行教化之事,想必也不会让许多贫寒子弟能过在应天书院读书,也就不会出现应天府学子霸榜事件。”

虽然刘娥本意并不是如晏殊说的那般,不过是给予了一丁点财力上的支持,大部分还是宋煊带着本地商人投入的资金。

但是此事在刘娥听来,那便是自己的无心之举,未曾想竟然开结果会如此好看!

“哎。”

刘娥没有让晏殊的夸赞落下:

“老身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说到底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子,还是晏同叔有眼光。”

“好叫大娘娘知晓,臣只是写了写信,找了些钱财支撑。”

“若是教学当首推应天书院院长范仲淹,此人尚在丁忧,被我请出山来,执掌书院,一改往日颓废模样,重新确立了校训,鼓舞学子报效朝廷。”

“改了什么校训”赵祯追问了一句。

晏殊想了想:“他希望考入书院的学子今后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更改先前的天下同文的校训。”

“以天下为己任!”

赵祯默念了一句,倒是对范仲淹这个名字有了更多的印象。

“好大的~志向。”

刘筠把口气咽了回去,又听晏殊继续阐述范仲淹的想法。

我辈读书人自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里研读经典,《四书五经》等等,由夫子带领大家领悟儒家思想精髓。

继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仁、义、礼、智、信。

甚至范仲淹还鼓励学子们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范仲淹提出了三点:

“第一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第二在任上勤勉尽责,推行善政;第三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疾苦,造福百姓。”

刘娥点点头,这范仲淹听起来也是一个干实事之人。

“老身想起来了,他在任上修堤,造福百姓,被称为范公堤,朝廷邸报提过此事。”

“正是。”

刘娥点点头:“他丁忧的时间快要到了吧”

“估摸还有三个月。”

听着晏殊的回答,刘娥便没有多说什么,任命待到范仲淹丁忧结束再说。

孙奭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把眼睛从宋煊的策论拔出来。

他抬头望向赵祯:

“官家是打算当殿就把宋煊点为状元吗”

“没有先例吗”

赵祯现学现问:“孙侍读,朕这样做可是有问题”

“有先例是有先例。”

孙奭都不用特意举例子,在糊名制度没有实行前,官家自是要头一个看。

“臣只是觉得万一还会有比宋煊写的好的学子出现呢”

孙奭把宋煊的策论放在桌子上:

“臣不是觉得宋十二的策论写的不好,而是至少也要对比一下省试前三名之人的策论,放好下决断,同时能够避免许多争议。”

“不必了。”

赵祯极少强硬的反驳了孙奭的言论:

“朕相信满殿的考生也没有宋十二写的好。”

“若是不服,尽管拿着他的策论前来对比。”

孙奭便退下不再多说什么。

看样子宋煊连中三元之事,是板上钉钉之的了。

毕竟当今官家已经长大了,不再像从前一样。

这是好事,作为夫子应该支持。

就是他不知道大娘娘他打算什么时候还政。

刘筠也没什么好说。

本来天子就是有权力当场定夺状元的。

晏殊也没有开口,倒是刘娥微微蹙眉,她并不想要让皇帝卖这个人情。

毕竟宋煊的实力在哪里摆着呢。

刘娥也不想往外交权,所以经可能的给自己招揽些人才。

宋煊这个犹如锥子一样冒头的人,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宋十二为人刚折,可是易断,六哥儿真的想好了吗”

刘娥斟酌的开口道:“要不要再磨练他”

赵祯当然明白这个磨练是什么意思。

他被磨练了这么多年,极为讨厌这种所谓为了你好,故意打压你。

此一时彼一时。

年轻的赵祯如此想是正常的。

待到他年长许久后,也是会对臣子使用磨练你这一套的方法的。

“回大娘娘的话。”

晏殊当即站出来:“其实臣已经早就磨练过宋十二了,当年他第一次参加发解试,便已经通过,而且排名极为靠前。”

“但是这孩子总是觉得能考过就行,一副泼皮模样,臣当年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罢黜他。”

“后来我与范仲淹分别找宋十二谈话,才让他奔着连中三元这个目标去考的。”

“若是再以刚过易折来磨练宋十二,怕是会适得其反!”

“什么”

晏殊此言一出。

登时再让孙奭、刘筠等人惊诧不已。

年纪轻轻通过发解试的学子不是没有。

可就宋煊这还是吊儿郎当的学习都能轻松通过发解试,足以证明他的实力有多强悍。

“险些忘了,宋十二的诗词早就名动三京,以诗赋为主,他如何能落榜”

此事连一直关注宋煊的赵祯都不清楚,他脸上尽是错愕之情:

“晏相公,此事当真”

“臣绝不敢欺瞒官家,宋十二的发解试的试卷尚且存档。”

“写的赤壁赋当真是让人身临其境,我现都记得。”

赵祯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做对了。

而且晏殊也给出了一个合适的台阶,让赵祯非常满意。

晏殊说完后,刘太后便不好再说什么了。

因为这个理由已经用过了,并且他们给宋煊定下了连中三元的目标。

如今看来,宋煊便是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的,且目前还真有这个实力。

赵祯松了口气,他目前暂时不想与自己的母后产生太大的争执,但是在这件事上,他还是做好了争执的准备。

好在晏殊及时递过来了台阶。

刘娥倒是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这种事在明面上她也用不着抢。

她相信以宋煊的智慧,应该明白朝廷当中做主的人会是谁

“既然如此,那便宣布吧。”

赵祯一开口,登时让晏殊也侧目了。

毕竟这也忒快了!

而且还是当殿就宣布,根本就没打算给其余贡士机会

罢了!

晏殊也不管了。

反正方才刘太后都说要先看宋煊的试卷破了例。

现在官家要当众宣布点宋煊为状元郎,那又算得了什么

晏殊发现此时的朝堂,怕是会比前几年更加热闹。

因为官家他长大了!

晏殊向来习惯于明哲保身,故而即使在心中猜到了一些事的缘故,他也不会说出来。

今后应该更加小心谨慎的行事,晏殊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

吕夷简瞧着宋煊的策论,一时间觉得头很疼。

一边是自己看好的,且真正靠着自己实力考上状元的宋煊。

连中三元呐。

可是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成就

另一边则是自己的党羽陈氏兄弟。

他们二人没轻没重的,在官家眼皮子底下,殿试搞事情。

再有宋煊如此“强行表演”的事情发生。

怕是此事根本就无法善了。

因为他觉得依照刘太后的习惯,定会狠狠的敲打他们的。

吕夷简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王尧臣轻轻松了口气。

方才他一直都在埋头苦写,丝毫都没有抬头看去。

他放下手中的笔,虽然解元、会元一个都没有得过,但是并不妨碍王尧臣有一颗想要得状元的心思。

为此,他准备了三年又三年!

然后王尧臣望向宋煊的位置,结果却发现密密麻麻的人头,根本就看不见。

于是在众多学子还在考试的时候,便听到宦官直接敲了锣。

全体目光向他看齐,他要宣布一个事!

“陛下刚刚宣布,天圣五年殿试状元郎是应天府学子宋煊。”

“因殿试前被人做局,他为了保持清醒,用不足三刻的时间写完了超过千字的策论。”

“他试卷已经被诸多考官以及大娘娘、陛下都看过,若是你们有想争一争状元郎的位置,尽管来交卷。”

张茂则接连宣布了三次。

王尧臣惊得瞪大了眼睛。

毕竟他觉得直接自己才是大宋状元郎的有力竞争者。

王尧臣又低头瞧瞧自己刚刚费尽心思写完的策论。

宋煊他竟然用不足三刻就写完了一道让所有考官都赞赏的策论。

还公开叫嚣让不服气的学子去瞧。

如此狂妄的语气,很难想象是出自天子之口。

宋十二他写的得有多好啊

张方平嘿嘿笑了两声,他觉得十二哥有如此表现,那可太正常了。

韩琦轻轻松了口气,方才他还一直担忧十二哥会受到影响。

未曾想十二哥竟然表现的如此之强!

“既然状元了已经定了,那我就奔着榜眼去争吧。”

韩琦又沾墨,开始继续写下去。

不仅是这些想要争夺状元的人,其余学子听到这种事,也是大惊失色。

毕竟这次殿试当真是状况百出。

先是宋煊那里被人给弄了,就是不想让他得状元。

可是宋煊应靠着冰水刺激,让自己精神起来,不足三刻就写完了一道极为出色的策论。

就这大部分人都无从下笔呢。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些大!

最为破防的还是宋煊的五哥宋浩,因为他还想着重蹈天圣二年的大小宋的案例呢。

结果宋煊直接被当庭宣布为状元,那自己即使写的好,也是没机会了。

更何况宋浩还没怎么写,一直都没有思路。

吴育瞧着身旁的宋煊,见他趴着睡觉,丝毫没有被方才的宣布所打扰,不由得更加钦佩。

看样子这迷香的药效当真够强悍的。

要是宋煊不用冰水那么折磨自己保持清醒,怕是写着写着就得躺在这里。

吴育瞧着宋煊的行径,越发感到自己受到了一种无声的鼓舞,遂低头写下去。

“我们还没有答完,状元就选出来了”

有些考生心中极为不服气。

万一自己写的比宋煊好呢,朝廷不是专门罢黜快枪手吗

如今规矩都变了

此番殿试是科举改革考试的第一次,故而他们也都不能拿着以前的经验来揣摩。

反正官家都让人当众宣布来,难不成还能让他把金口给咽回去。

那天子还有什么威严可谈呢

“官家糊涂啊,明明我才是状元之才。”

有些考生大言不惭的自我夸耀,可实际上卷面依旧十分整洁,一个字都没有写呢。

殿试时间很长,就是让人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然后再下笔的。

张茂则宣布完了之后,示意大家继续答题。

若是有想要交卷的,可以提前交卷。

王尧臣坐在椅子上,心思百转。

状元的名头他也不想放弃。

既然官家宣布来不服气的可以去比一比。

若是不比,我这辈子都得有心结!

睡不好觉。

于是王尧臣他也不等墨迹再干些,于是一心横,当即举手,请求交卷。

于是王尧臣坐在椅子上,瞧着自己的卷子被拿走。

众多学子倒是没想到真的会有人去挑战宋煊,也有好事者来了兴趣,就瞧着看。

吕乐简看见是王尧臣交了卷子,他对于这道题倒是有几分了解。

因为自家的宰相父亲退休后,由他陪着的时候,提过这些事。

故而就比旁人有了许多优势。

他也想要争一争这状元之位,毕竟机会难得。

可是没有胆气去举手。

现在吕乐简就是要瞧瞧作为宋煊最大竞争对手的王尧臣,是否有机会,若是有,那自己就算求。

若是没有,那自己可就不客气了。

刘娥来了便没想着轻易走。

此时见有学子在宣布完后,敢于挑战,自是来了兴趣。

于是她仔细瞧了瞧,文笔通常,字不如宋十二写的好。

而且论调也有些落了下乘。

当真单独看宋煊的试卷,就是觉得挺不错,但是点为状元吧,她又可以又不可以的。

可是一来了对比,那就宋十二的策论就变得写的真不错了。

不仅刘娥如此觉得,赵祯等人也皆是如此。

于是在王尧臣左等右等的时候,终于再次举手。

方才宣布若是不服气,是否可以去看宋煊的卷子。

再得到肯定答复后,王尧臣起身,到了最前面,先是行礼,这才被允许瞧着宋煊的试卷。

然后王尧臣就晓得什么叫做云泥之别。

而且宋十二的知识储备量远超自己,他一时间有些丧气。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真是极大。

刘筠瞧着王尧臣颓废的模样,他这份策论讲道理写的不错,可是也得分跟谁比

若是宋煊的卷子不在这,跟其余人比较兴许是王尧臣更胜一筹。

待到刘筠鼓舞了他几句。

毕竟同时代出现一个天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哪个读书人没有想要夺得第一的心思呢

张茂则又给王尧臣说了规矩,回到座位上去坐着也行。

若是想要离开,还请在侧殿先待会。

反正卷子已经交了。

除了宋煊的卷子,其余人的卷子该糊名还是要糊名的。

即使提前上交了。

王尧臣的心结没了,但是心魔出现了!

自己为了考状元,准备三年又三年。

算什么

吕乐简一瞧连王尧臣都没有击败宋煊,他心中越发迟疑。

本以为宋煊在开考前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心态兴许就不稳。

这便是自己夺得状元郎的机会。

可是目前而言,怕是没得机会啊!

吕乐简眉头皱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要怎么做抉择。

赵祯让张茂则去安排宋煊在自己的寝宫去休息。

张茂则吓了一跳,那可是龙床啊!

但是赵祯觉得状元郎的待遇,能与其余人相同吗

况且让十二哥睡龙床又算得了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