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科举改革,一片反对声(2 / 2)
陈平安笑着点点头:“贺爱卿所言有理,但也是多虑了,只有广开民智,才能发掘到更多的像贺爱卿这样,能够促进龙国繁荣发展的人才。”
“朕以为,只有广开民智,才能扩大人才选拔范围,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为国家治理、文化繁荣提供支持。”
户部尚书周济世也站了出来:“陛下,不可啊,广开民智,百姓就会有更多想法和诉求,百姓就不会安分守己,国家恐难管理。”
“再者,兴办如此大规模的公办学堂,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皆是天文数字,国库能否支撑,尚是未知。”
兵部尚书杨嗣昌:“广开民智确实不妥,望陛下三思。”
礼部尚书徐阶:“望陛下三思。”
随着贺逢胜的出列反对,一名名朝堂大佬纷纷站了出来,都反对陈平安的这种广开民智的科举制度。
至于说大家为什么都如此的强烈反对,根本原因不是在于广开民智会引起社会动荡,而是广开民智之后,会彻底断送士绅阶层对统治阶级的垄断地位。
之前的科举制度,看似是让不少寒门子弟有了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但实际上,因为寒门没钱没权没机会的原因,一辈子根本就很少有机会能踏上求学之路。
历史上那些真正寒门出身的人才,相对于整个士绅阶层而言,只能说是少之又少,根本威胁不到士绅阶层对于权力的垄断。
这也是士绅阶层能够一直把持朝政,甚至是左右皇帝的基础。
新科举制度以年龄限制和学制规范为基础,政府出钱免费让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机会免费接触到科举。
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以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的不再局限于士绅阶层的子弟。
各地公办学堂培养出的寒门子弟,只要有才能,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如此一来,统治阶级的人才来源更加广泛,士绅阶层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凭借家族势力和人脉关系,轻易地让子弟垄断科举入仕的途径。
更多有能力的非士绅阶层人士得以进入统治阶层,冲击了士绅阶层的垄断地位。
这种打破了士绅阶层对权力垄断的新科举制度,对于皇权来说,其实更是好事儿。
权力垄断才是一切王朝终归要走上覆灭道路的根源。
权力都被了。
陈平安:“诸位爱卿,先不要着急反对,朕先问诸位爱卿一个问题,科举制度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