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211章 哪里来的二十万大军!

第211章 哪里来的二十万大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连银矿都敢大行贪墨,他们还能放过粮仓?

别人是雁过拔毛,拿点就算了。

他们可好,得把整只大雁拿走,就留下一根毛!

“老朱,你都会举一反三了!”

李善长站起身来,活动了一番筋骨,轻描淡写的说道。

“早在正统十年,东南叛乱之前,朱祁镇下令清查各处军卫粮仓......”

“不出所料,调查刚开始,羽林前卫、忠义后卫官仓起火。”

“随即,京都大宁,太仓中卫着火!”

“彭城卫,南新仓着火!”

“景陵卫仓起火......”

“还真不能查,一查就起火。”

“咱不知道,到底是天灾所致,还是人祸所为?”

如果是故意纵火,大概率就是粮仓里空了,怕人查出来,才出此下策呗!

顺便一提,正统九年以前,兵部尚书是杨士奇,又兵部侍郎是邝埜。

杨士奇死后,邝埜升任兵部尚书,于谦为兵部侍郎。

之前,文官们吵着要接管卫所粮仓,自诩清正廉明,尽职尽责,就管城这个样子?

出现大面积亏空,入不敷出,敢说这些人是清白的?

至于粮食去哪了,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里,有必要做个说明......

什么是文官集团?

宋元明清四朝,这玩意儿其实一直存在。

但也不是什么有制度章程,架构清晰,纪律严明,需要宣誓效忠的组织。

准确的说,就是个利益共同体!

一旦有人侵犯了这些人的利益,他们就会自发抱团,一致对外!

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没事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内斗了......

眼见天要亮了,李善长不再拖沓,逐渐加快语速。

“老朱,上述的四件事情,除了定都北方,其余三件,无一例外的,触犯了文官的利益。”

“到这里,几乎达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

“正统十四年,由银矿引发的东南叛乱结束不久,英宗刚要一查到底,边关就传来军报,声称瓦剌寇边。”

【国榷记载,虏分道入寇,也先寇大同......脱脱不花攻辽东,阿剌知院攻宣府......】

“同时,湖广贵州一带爆发苗乱,四处告急,军情如火!”

随着李善长语气的变化,老朱不由自主的握紧手掌,瞪大眼睛,显得有些紧张。

看样子,所谓的土木堡之变,要开始了......

李善长歇了口气,缓缓说道。

“正统十四年六月,朱祁镇得到消息,立马整军备战,防御边患......”

“命成国公朱勇,从京营中挑选四万五千人,由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耿义,毛福寿、高礼、太监林富(监军)率三万人,前往大同。”

“另外一万五千人,由吴克勤率领,前往宣府助战!”

“而京师三大营中,明面在册二十万人左右,除去吃空饷的,能剩个十七八万就不错了!”

“再算上之前宁阳侯陈懋带走的两万,这次北上御边的四万五千人,因为战事,几乎派出去了一半!”

“以及,城中必要的留守,后面朱祁镇能带走的,有个五六万人就不错了!”

历史上的英宗亲征,哪里来的二十万大军?

至于五十万的说法,更扯犊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