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漕船里密信(3)(2 / 2)
\"杜大人稍安勿躁。\"方侍郎打断他,转向证人,\"你可有证据?\"
那人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帖:\"这是上月管家落在我家的,我一直没敢扔...\"
名帖上赫然印着杜文焕的官职姓名!堂上一片哗然。
杜文焕面如土色,强自镇定:\"这...这必是伪造!施不全,你为陷害本官,真是不择手段!\"
施公冷笑:\"杜大人,下官还有一事请教。漕运账册显示,近年有大量漕粮'损耗',而据查,这些'损耗'多发生在杜大人亲信管辖的河段。更巧的是...\"他故意停顿,\"这些'损耗'漕粮,最终都流入了杜大人名下的粮行。\"
杜文焕霍然起身:\"血口喷人!方大人,施不全污蔑朝廷重臣,该当何罪?\"
方侍郎眉头紧锁:\"施大人,此事可有证据?\"
施公拱手:\"下官已命人查封相关粮行,账册正在核查中。另据漕帮雷堂主供述,他们被迫以低价将'损耗'漕粮卖给指定商人,否则就会遭遇'沉船事故'。\"
杜文焕突然大笑:\"荒谬绝伦!方大人,本官要求立即将此案移交刑部,由圣上钦定!\"
方侍郎面露难色。施公心知杜文焕在朝中根基深厚,此案若移交京城,很可能不了了之。他必须在此刻一锤定音!
\"方大人,\"施公突然提高声音,\"下官请求当场验证笔迹!\"
堂上一静。方侍郎好奇道:\"如何验证?\"
施公取出密信原件和从杜府搜出的杜文焕手书:\"请大人比对两者笔迹。虽密信模仿下官笔迹,但书写习惯难改。比如这个'漕'字...\"
他将两份文书并排放置,众人凑近观察。果然,密信中的\"漕\"字误写为\"糟\",而杜文焕平日书写中也常有此误!
\"这...\"杜文焕额头见汗,\"纯属巧合!\"
施公乘胜追击:\"再者,密信折痕显示曾被叠成方胜形,这是杜大人习惯的折信方式。更关键的是...\"他取出一个瓷瓶,\"这是从杜府书房搜出的明矾粉,与密信显影所用完全一致!\"
铁证如山,杜文焕终于崩溃,指着施公厉声道:\"施不全!你敢动本官,朝中自有人收拾你!\"
方侍郎拍案而起:\"杜大人!公堂之上,请注意言辞!\"他转向施公,\"施大人,此案证据确凿,本官会如实上奏。杜大人...暂且回府候审吧。\"
杜文焕冷哼一声,甩袖而去。施公知道,以杜文焕的地位,最终可能只是贬官了事。但至少,真相已经大白。
三日后,圣旨下:杜文焕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管家及涉案漕帮人员处斩;漕运总督因失察罚俸一年;施公擢升为按察副使,继续彻查漕运积弊。
结案那天,施公站在江边,望着漕船往来如梭。赵虎走来,低声道:\"大人,杜文焕昨夜离京了,据说去了江南。\"
施公淡淡一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江风拂面,施公想起那封差点让他身败名裂的密信。谁能想到,一个错别字,竟成了破案关键?他轻声吟道:
\"漕糟一字辨忠奸,笔墨之中有乾坤。
清官不怕风波恶,只留正气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