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废铁鎏金(2 / 2)
谢一扬适时递上装帧精美的《国防技术转化可行性报告》,扉页烫金文字映着与会者贪婪的目光。当常务副厅长周明远在专家意见栏签名时,钢笔在“国际领先水平“几个字上洇出墨痕。
9:30p扬帆集团地下实验室
“这他妈就是价值8亿的尖端技术?“张铁柱踢着锈蚀的金属箱。箱内所谓“量子磁标“实为普通钛合金片,表面用渔船防锈漆涂着荧光条纹。
谢一扬却拿起一片对着紫外线灯端详。灯光下,漆料里掺杂的三亚废渣微粒发出幽蓝光芒——这正是海军在渤海湾潜艇上发现的异常辐射波长。
“通知三亚实验室。“他突然收紧手指,金属片边缘割破掌心,“把变异海藻培养液掺进下一批量子磁标涂料。“
林曼妮的手机突然亮起。屏幕显示刚收到的加密邮件:国防科工委正式将长江材料研究所列入“九五“重点配套单位,首期拨款1.6亿已到账。
次日凌晨1:00东湖宾馆
谢一扬在套房浴室里反复搓洗手掌,但那些蓝色光点仍顽固地嵌在皮肤纹路中。镜面被水汽模糊前,他看见锁骨处浮现出蛛网状红疹——和郭淮安临死前一样的症状。
客厅传来文件粉碎机的轰鸣。林曼妮正在处理研究所原始资料,突然轻呼一声:“郭淮安的日记本里提到1964年...他们用类似材料包裹过原子弹部件?“
水声戛然而止。谢一扬裹着浴袍冲出,湿发滴落的水珠砸在泛黄的笔记本上。某页潦草图示中,一个酷似量子磁标的装置被标注为“铀238污染屏蔽层实验“。
他抓起卫星电话:“张铁柱,立刻把研究所地下室那批'废铁'运去渤海船厂——用海军装备部的通行证。“
4:30A长江材料研究所旧址
暴雨再临。谢一扬站在空荡荡的地下仓库,手电光照出墙上一行模糊的粉笔字:“临界质量实验区1965.3.16“。角落的铅板突然滑落,露出后面锈蚀的保险柜。
柜门被氧割枪强行破开时,林曼妮的防辐射服警报器尖啸起来。泛着蓝光的档案袋上,盖着“绝密·核工业部“的钢印。谢一扬刚要伸手,整栋建筑突然震颤,天花板簌簌落下三十年前的尘埃。
“谢总!“对讲机里张铁柱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国防科工委的人提前来了,还带着...带着某种盖格计数器!“
谢一扬踹翻保险柜,抓起档案袋塞进怀里。皮肤接触处立刻传来灼烧感,但他反而笑了——那些即将被“熔炉计划“焚烧的证据,此刻正在他胸口烙下最完美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