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探春和番?(2 / 2)
常威看过来,轻笑道:“自然当真,我这次就率五千兵马前去征讨。”
水溶随不再多言,下朝后,便立即来到太极宫。
太上皇虽然很恼火,但还能强行拦住常威出兵不成?毕竟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而朝廷要出兵,最不高兴的,自然是南安王府了,因为这样一来,南安王的身家性命就危险了。
南安太妃还专门跑到宫里去乞求太上皇,但却无力改变什么,和番之事自然也跟着作废了。
探春得到消息后,欣喜不已,总算不用嫁到遥远的南蛮了。
而趁此机会,常威直接来荣国府求亲,让贾政将这个庶女嫁给自己作妾。
经过一番商讨之后,贾家最终点头同意了。
因为探春可以说是被常威救下的,而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贾家的式微,那么多公府、侯府,偏偏要贾家让出一个女孩,不就是因为贾家今时不同往日了吗?
而且,难保和番的事情不会反复,若是将探丫头嫁出去了,也就不用被他们惦念了。
不过,时间紧迫,常威等不到成亲之后再率军出发,于是便准备先将此事定下来,这样别人一样抢不走。
而待他回府时,却得知一个叫卫若兰的已经等候多时了。
“卫若兰?这不是和湘云定亲的那个吗?”虽然从未见过,但常威瞬间想到了是谁。
于是,迅速来到正堂。
见到常威后,卫若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并乞求道:“侯爷,请带我一起出征。”
常威神情一凝的道:“你难道不需要守孝吗?”
卫若兰振声道:“为父报仇,也是守孝,更是大孝,我也会挂孝出征。”
常威微一沉吟道:“我这里没什么问题,不过,此事不是由我说了事,你得问问朝廷。”
“好,谢侯爷。”因为卫若兰也知道,如果忠武侯不愿带自己去,那朝廷也不可能答应让自己单独领兵。
出了常府后,他便又去请求水溶。
水溶先是拒绝了几次,但拗不过卫若兰的一再请求。
随即又想到,常威那么有信心,而且这些年未尝一败,说不定这次又能在西海沿子继续建功。
既然如此,让卫若兰跟着去也不是坏事,真有功劳,也可以跟着捞上一笔。
因为他观卫若兰弓马都不错,是个可造之才。
万一真出了什么事,也不用太心疼,毕竟一个无法成长的天才,也算不得什么天才了。
随即,他又立即提醒道:“不过,常威和咱们可不是一路人,你不担心他阴你?”
卫若兰回道:“王爷,我对他没什么威胁,如果特意陷害我,他反而落了下乘。”
水溶想想,觉得也是,而且至今为止,确实还没看到常威在战场上故意陷害过谁。
“既然如此,本王拨给你两千兵马。”
“谢王爷。”卫若兰欣喜的应下。
而有了常威和水溶的同意,承平帝自然也不会拒绝。
随即,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后,常威率领五千耀武营兵马出发了。
而水溶调拨的一支两千人的兵马则由参将卢峻率领,卫若兰作为他的副将,一同随行。
由于不是紧急战况,而且此行超过五千里,所以常威也没有那么赶,以每天四五十里的速度行进着。
于是,在经过三个多月后,才抵达广东的廉州府,此时已经是翌年的正月末了,而这也是他想要的。
因为夏秋时节的西海沿子闷热、潮湿,容易滋生疫病,很不适合耀武营大多是北方人的体质。
而在冬季和初春,气温低的时候只有十几度,高些一般也就二十几度,北方人也较容易接受。
当然,这就意味着他要尽快结束这场战场,不然的话,就容易拖到夏季。
常威第一时间见了廉州知府,并问道:“陈大人,两个多月前我派人让你准备的船,都准备好了吗?”
陈知府不敢怠慢,连忙道:“回侯爷,已经全部准备好了,一共有近三百艘。”
“好,你现在带我去看看。”
“是。”
随即,一行直接来到海边,常威看着停泊在岸边的几百艘船,又亲自抽查了起来。
在岸上的陈知府等官员心中忐忑不已,生怕会让忠武侯不满意。
要知道,这位可是有着“活阎王”之称,年纪轻轻,下到州府官员,上到国公,已经杀了不知凡几。
真要撞到他手里,自己这些四五品的官员,哪有活路?
原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和这个活阎王打交道,毕竟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能来廉州,这上哪儿说理去?
在他们的煎熬中,常威跳上岸,一行连忙迎上去,等待着宣判。
常威却是道:“船员都准备好了吗?”
陈知府忙不迭的道:“回侯爷,准备好了,都是好手。”
常威满意的点点头:“好,等我凯旋,我在陛
听了这话,陈知府顿时大松一口气:“谢侯爷,谢侯爷。”
看来,这位也没有那么难打交道啊,只要让他满意,还是很好说话的。
趁着一个间隙,卫若兰上前问道:“侯爷是准备从海路进攻西海沿子吗?”
常威反问道:“有何不可吗?”
卫若兰报仇心切,顾不得那么多,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侯爷,这海上情况不明,而且咱们又不是水师,万一出什么问题,那就麻烦了。”
“而且,走海路,咱们这么多马也不好携带,要是遇上敌人骑兵,战事不利该怎么办?是不是太冒险了?”
常威还未回话,一旁的周勃就嗤笑一声道:“我们侯爷还需要你一个毛头小子教怎么打仗?”
殊不知,常威也没比卫若兰大多少啊。
常威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随即,便下令全军好好休整。
是夜,他的身影便在海面上飞掠起来,察看风向、察看水文、察看云雾等信息。
因为他从宝钗那里获得的能力是洞察,不仅仅能看穿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即便是飞来的箭矢、弹丸、炮弹等轨迹,他都能够瞬间洞悉。
在经过大半个晚上的研究之后,他可以确定,七天之后会有一场吹往西海沿子的顺风,能持续差不多两天时间,这足够自己抵达想要去的目的地了。
于是,便耐心的等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