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帝心(2 / 2)
谢裒感觉自己要疯了,他是允许唐禹清谈的,但你不能把这个当做家宴啊,开口就是狗屁,谁顶得住啊。
老子搞不好都要被你害了!
而王徽、王劭、戴平等人也是目瞪口呆,心想唐禹这是疯了吗,你要说好好说啊,你吼辣么大声做什么。
司马睿看向谢裒,道:“谢卿,这位是?”
谢裒连忙道:“陛下恕罪,这是臣府上赘婿,乃是六女之婿,出身寒微,不知礼仪,臣汗颜。”
司马睿笑了笑,道:“既然是谢卿府上之婿,便让他说几句吧,毕竟是集会场合,肆性一点也无妨。”
谢裒深深吸了口气,这才咬牙道:“唐禹,你出身寒微,读书不多,在陛”
说到最后,他已经在猛猛使眼色了,生怕唐禹像当天家宴一般,来一句‘司马睿,我曹你吗’,那就完蛋了。
唐禹抱了抱拳,看向四周,面对着所有目光,然后再最终看向司马睿。
这把谢裒急得要命,你看陛下做什么,你懂不懂规矩啊,圣君那是你能直视的吗!
司马睿眉头皱起,也有些不悦了。
唐禹道:“陛下,草民闻此前诸君言论,心中实在气愤,不由想起先秦诸国之事,固有感而发,有赋一篇。”
他根本不待司马睿回答,直接道:“六国之败,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原《六国论》部分言语、词汇过于尖锐,不适用于此刻,唐禹有所修改。
他面色严肃,言语激愤,声震四周:“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之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唐禹围绕着关键词句,稍作删减,一气呵成。
正是众人惊异之时,他立刻切题,郑重道:“无论徐龛是何时归顺我大晋,无论泰山郡是否重要,在他归顺那一刻,就已经是我大晋之国土了。”
“赵国之侵略,与秦何异?我大晋之割城,与六国何异?”
“凡言割城赂赵者!皆是短视之辈!浅见之徒!”
“我大晋兵力强盛,良将如星,在场如镇北将军、征西将军,亦乃千古名将,何须惧怕他赵国石虎?”
“一旦割城,国威沦丧,军心受损,归顺者如徐龛必然痛悔,即将归顺大晋者,必然变心,而赵国则愈发凶狠,此于我大晋何利?”
在场众人听得心中莫名振奋,而刘隗、戴渊则有些小得意,莫名被夸成了千古名将,这唐禹说话还挺好听的。
司马睿依旧面色阴沉,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盯着眼前的年轻人,陷入沉思。
而唐禹心中是有底的,刚刚南渡过来的时候,司马睿当然和各大世家一条心,渴望平稳过渡,渴望休养生息。
但现在不同了,稳定了大几年了,世家的权力越来越大,作为君王,司马睿早就想削弱世家权力了,而利用战争去削弱,是最直接的手段。
而且他快死了,哪个君王在死之前不想做点事,在史册上争个好名声?
如果在死之前,能北伐打几个漂亮的大胜仗,那后人也该对他司马睿评价高几分才是。
这是就是帝心。
基于实际利益,也基于个人追求,基于打压世家,也基于丹青史册,二者都催促着这个帝王,想北伐打几仗。
悟透了这个,怎么莽撞都不会出错。
所以唐禹当即大吼道:“陛下!草民认为!祖约难以制下,应当给予其时间调整,但泰山郡必须要保。”
“任何一寸国土,都是大晋的国土,泰山郡任何一个百姓,也是我大晋的百姓,不容许丢失!不容许屠戮!”
“应当派徐州之兵,支援泰山郡,统领徐龛之兵,共同御敌。”
“至于北伐,可以暂缓。”
没有人敢搭话,整个世界似乎都陷入了寂静。
这种寂静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司马睿开口了:“谢卿。”
谢裒连忙道:“臣在。”
司马睿道:“你找了个好女婿,眼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