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轩辕关(1 / 2)
与此同时,司隶南部,颍川郡与河南尹交界之地,一支旗号为“豫州黄”的汉军,正艰难地跋涉在泥泞的官道上。
队伍绵延数里,士卒们大多面带菜色,盔甲不整,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显然缺乏统一的制式与保养。
行军队列松散,不时有士卒掉队,或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抱怨,军官们的呵斥声此起彼伏,却显得有气无力。
这支军队的主将,乃是豫州牧黄琬。
黄琬出身名门,乃是当世大儒黄琼之后,素有清名,在士林中声望颇高。
然而,这位名士虽然满腹经纶,于行军打仗一道,却实在是个门外汉。
他受诏勤王,拼凑了州中郡县兵马,号称两万,仓促北上。
这些士卒,平日里疏于操练,有些甚至是临时抓来的壮丁,军纪与战力都堪忧。
黄琬骑在一匹瘦弱的马上,眉头紧锁,望着前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忧心忡忡。
进入司隶地界以来,他们几乎是步步维艰。
黄巾贼的势力在南部地区同样猖獗,他们虽不如围攻洛阳的主力那般组织严密,却胜在人多势众,且熟悉地形,往来袭扰,让人防不胜防。
“报!使君!前方轩辕关发现大股黄巾贼寇,已占据关隘,阻断我军去路!”一名斥候策马奔回,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轩辕关,乃是进入洛阳盆地的南部重要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黄琬心中一沉。
“有多少人马?头领是谁?”
“黑压压一片,怕是不下万人!旗号上书‘神上使’,具体头领不明。”
“神上使”,这又是黄巾军中常见的称号,往往是一些装神弄鬼,煽动人心的头目。
黄琬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道:“传令下去,大军暂停前进,就地扎营!派人仔细探查轩辕关地形及敌军虚实!”
军令下达,本就疲惫不堪的士卒们如蒙大赦,纷纷放下兵器,开始七手八脚地搭建简陋的营寨。
黄琬将麾下几名主要将校召至临时搭建的帅帐。
“诸位,轩辕关被黄巾贼寇占据,我等当如何应对?”黄琬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询问。
一名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的校尉瓮声瓮气地说道:“使君,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强攻轩辕关!那些黄巾贼不过是些泥腿子,一鼓作气,定能拿下!”
此人名叫李蒙,是黄琬麾下为数不多有些勇力的将领。
另一名文士打扮的幕僚却摇了摇头:“李校尉勇则勇矣,但轩辕关地势险峻,敌众我寡,强攻恐损失惨重。依下官之见,不如先行稳固营盘,再徐图进取,或可派遣使者,招降那伙贼寇。”
黄琬听着,也觉得有些道理。
他素来不喜杀伐,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轩辕关,自然是上上之选。
“便依先生所言,先遣使者前去晓以利害。”
然而,派去的使者,很快便被黄巾军乱箭射回,险些丧命。
招降不成,黄琬只得硬着头皮,下令攻关。
豫州军士卒在军官的驱赶下,扛着简陋的云梯,向着轩辕关发起了数次进攻。
关上的黄巾军虽然缺乏训练,但凭借着地利,以及一股悍不畏死的凶狠劲头,竟是将官军的进攻一次次打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