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你可知道白马非马的道理?(2 / 2)
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副可爱的模样,比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要矮小些。
“公孙吾见过小公子,见过荀圣。”
心中思索着,公孙吾向赢子季行了一礼。
“公孙先生此次带名家入秦,不知有何贵干?”赢子季轻轻点了点头。
“在下此行,正是因久仰天生圣贤之名,且与荀圣结为忘年之交,故特地前来翰林院。”
公孙吾答道,又朝荀子行了一礼。
每当被人问及,荀子从不以赢子季的老师自居,总是说两人乃是忘年之交。
众人私下议论,估摸着扶苏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前头已有例子,所以荀子才故意避嫌。
对百家而言,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真要跟荀子比拼,他们确实差了点火候。
“一点儿没错。”
荀子轻笑一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他老谋深算,哪会听不出公孙吾话里有话。
但公孙吾想岔了,荀子根本不是避嫌,也从没打算收扶苏为徒,纯粹觉得自己教不了。
他懒得解释,自顾自地坐到了主位上。
“公孙先生刚才和雉儿姐姐的争论挺有意思,咱们也来聊聊怎么样?”
赢子季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名家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学派。
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名正言顺这方面,名家堪称鼻祖。
名家的思想跟墨家有点像,提倡停战,“兼爱”,“惠民”,“非攻”,反对用武力统一天下。
这也难怪公孙吾反对出兵塞北了。
但跟墨家注重发展生产力不同,名家走的是另一条路,为了追求“名正言顺”,反而本末倒置,很多观点完全不切实际。
总的来说,名家更像是一群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甚至比儒家还要纯粹。
公孙吾的名家思想,因过于理想化,在大秦这种实用主义当道的朝堂上,自然得不到重用。
然而,在士族阶层中,他的学说却备受推崇。
这也难怪,名家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无人能及,但真要落到实处,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毕竟他们的思想比墨家还要理想化。
公孙吾来翰林院,显然不是真心拜访。
他的真正目标,其实是那位秦国的小公子——赢子季。
哪个学者不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在朝堂上发扬光大?
赢子季聪明伶俐,能理解名家思想的精髓,加上年幼,可塑性极强,无疑是推广名家学说的最佳人选。
“赢子季,这可是名家的大好机会!”公孙吾心中暗自盘算。
听到赢子季的话,公孙吾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交流?”
小公子这话正中他的下怀,讲道理可是他的强项。
“公孙兄口才了得,思维敏捷,连儒家的淳于越都被你辩得无言以对。在这点上,小公子还得多向公孙兄学习才是,哪来的交流一说?”李斯在一旁轻轻摇头,话中带着几分提醒。
这事儿确实不假。
淳于越也是个辩论高手,甚至在朝堂上,有时能把政哥都怼得哑口无言。
这也侧面说明,政哥是个讲道理的君主,并非暴君。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若不是政哥宽宏大量,换个别的君王,被臣子怼得下不来台,早就被拉出去砍头了。
而在辩论这块,淳于越在公孙吾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右相过誉了。”公孙吾谦虚地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