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攻(2 / 2)
八幢之中这样的人很多,全都与胡人有永不共戴天的血仇。
北方大地,不仅有鲜卑人,还有匈奴、氐、羌、丁零、龟兹、西域白胡,就连当年为祸一方的羯人也并未完全断根,在北方仍有一定的势力。
二将一前一后,策马向西北面奔去。
刘道规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远方地平线上。
只凭手上五千人马,自然难以攻破燕国城池。
慕容隆在泗水之西坚壁清野,加固城防,如今手上捏着三万人马,虽然大部分都是西燕的降军,但一直在厮杀征战,战力不会太弱。
有备无患,刘道规又动员了八幢青壮和奴隶,一共三千三百人。
都有过厮杀的经验,很多人原本就是翟魏或者燕国的士卒,分一把刀,就能上战场。
连编制都不用,跟着黄、玄、白、赤各色旗幢往前冲就行。
八幢最大的优势就是动员能力强,无论打仗还是劳作,配合默契。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赏赐跟正军一样,一颗敌军人头,换一斗米或三百钱,立下战功者,不用等十年,立即转为幢民!”
所有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奴隶。
这两年在八幢中生活,日子过得都不错,先不管吃的是什么,至少都能吃上一口饭。
比起在北方到处吃死人肉要强。
“杀敌!”几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丁零人仰天咆哮,仿佛野兽一般,连眼珠子都红了。
“要的就是这股气势!”刘道规哈哈大笑。
存在即合理,事实上这个时代很多异族并不反感当奴隶,他们以前在部落中日子过得也没比努力强多少。
活下去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而刘道规给了他们上升的可能,自然也就愿意卖命。
麾下的丁零、乌桓、鲜卑奴隶几代人生活在中土,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
境内的青壮和奴隶绝不止这么点人,不过春耕临近,三千多人差不多是极限,再多就要影响耕种了。
刘道规率四千余步卒和三千义从赶到泗桥。
二月季节,春寒料峭,河水中仍有一些未完全融化的浮冰。
对岸大地一片苍莽。
斥候来来往往,穿梭于两岸。
才五天,就送回第一道捷报,毛德祖和王元德击败燕军慕容进部,杀敌七百余众,缴获战马两百匹!
虽然是一场小胜,却非常激励士气。
要知道这是骑兵与骑兵之间的正面对决,燕军一向以骑兵自傲,却败于毛德祖和王仲德之手。
“燕军不过如此,干脆杀过泗水,攻打高平!”刘遵最先激动起来。
刘道规道:“高平的慕容隆和任城的平幼两部可有动静”
斥候拱手,“皆按兵不动。”
“那就再等。”刘道规并不着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高平、任城都是重镇,燕军若是铁了心缩在城池之中,刘道规手上的这点人马的确无可奈何。
跟慕容隆打过交道,对彼此的实力都心知肚明。
平幼也是极度小心谨慎之人,两年前一战,慕容隆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他稍遇挫折,掉头就走,导致了慕容隆和慕容宙的大败。
刘道规感觉在泗水之西很难打开局面。
如今就看泗水之北的慕容绍、段速骨、慕舆腾三部,总之一句话,谁露头就是先打谁。
毛德祖和王仲德胜了一场后,再无建树,燕军全缩在城中,二人只能率军侵入山阳郡。
刘道规留王仲德镇守泗桥,率军北上,在泗水之南策应毛德祖和王仲德的骑兵。
人还在半路,前方捷报传回,刘广之纵兵夜袭,烧毁慕舆腾的营帐三百多顶,俘虏两千多头牛羊返回。
“我怎么感觉燕军越来越弱这么打下去,轮不到咱们出手了。”刘遵满脸疑惑。
刘钟道:“会不会是索虏示弱之计”
比起两年前,燕军战力的确下降了不少。
刘道规浏览着斥候送回的各种消息,“应该不是示弱之计,敌强我弱,他们七八万人马,用不着对我们示弱。”
其实燕军战力也就那样,当年刘牢之两万大军支援邺城,两次击败慕容垂,解了邺城之围,如果不是北府军争抢财物,被慕容垂抓住机会,也就没有现在的燕国了。
而慕容垂连灭两国,疆域极具膨胀,兵力也大为增长。
但问题是,要养活这么多人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刘道规看来,燕国只是虚胖,慕容垂推行的还是前燕的老一套,分封诸王,各部大人自率部落,自治一方。
就像慕容隆,麾下兵力增长到三万,但大部分都是翟魏、西燕的降军,并无多少斗志。
精锐不是短期内就能行成了,东拼西凑弄出人马,至少需要三四年的磨合期。
而燕国吞灭西燕一年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