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喷死大

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喷死大(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35章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喷死大臣

“回禀陛下,中书省这边已经完成了个七七八八,再有个两三天的时间,必然能够尽数完成。”

胡惟庸言语里带着恭敬。

可心里面,却分外不满。

这不仅仅是因为,自从皇帝要进行考成之后,中书省的任务一下子变重了很多。

事情很繁杂。

以往的时候,很多事儿不想做了,可以拖一拖,可以缓一缓。

这些都无妨。

可是自从皇帝,忽然之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要进行考成之后。

这种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诸多事情被安排下来后,都会指定完成期限,并且定期检查,查看完成进度。

这玩意儿,简直就像是催命符一样,在屁股后面追着你,让人丝毫都不敢放松。

那根弦,始终绷着。

考成法施行以来到现在,中书省这边做事的速度,比以往至少提高了三成。

可这三成,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就是他们这些人,越来越辛苦。

朱元璋这个皇帝的事儿,本身就多,做事情雷厉风行。

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劲头,不断的安排这,安排那。

把他们这

又有了考成法加持,他们就越发的忙碌,越发的不敢偷懒。

这一天天下来,过的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若考成法让他这个丞相全权负责,通过考成法,把六部,以及御史台,地方官府握在手中,倒也可以。

可偏偏的朱洪武,既让自己中干活,又不给自己这个丞相这些权力。

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考成记录,最终都要送到皇帝这里进行审核。

由皇帝来最终拍板。

这等于说,皇帝通过这一手,将很多的权利,直接从自己中书省这边给分走了。

分了中书省的权不说,还将中书省也给纳入到了,皇帝的亲自检查看管的行列中。

这种情况,对于胡惟庸这种权力欲望极大,一直想要独断专行的人而言,别提有多难受。

在考成法这事上,胡惟庸当真怨念极大。

只觉得自己出力不讨好。

也不知道是谁,给朱元璋出的主意。

让他使用考成法。

这事儿,当真害人不浅。

“辛苦胡相了。”

朱元璋点点头,进行夸赞。

“这事儿,务必要尽快完成,但也不能马虎。

临近年关了,咱的钱可老早就准备好了。

就是准备按照考成的成绩,来发绩效奖励。

过年了,不少人可都等着这笔钱,给家里面带来一些喜悦,改善一下生活。

可不能影响了。”

“是是,上位,臣回去后就加紧着手处理这件事儿,务必在两天之内,将之送到上位这里。

并保证考成一切属实,没有冤屈任何一个人。”

朱元璋闻言,脸上笑容更甚。

“胡相,你办事,咱放心。

这大明可离不开胡相啊。”

满腹怨言的胡惟庸,此时听了朱元璋的话后,顿时觉得人精神了不少。

“哦,对了,过完年,咱这里会让汪广洋回中书省,担任右丞相。”

朱元璋像是想到了一些什么,望着胡惟庸出声说道。

汪广洋跟随朱元璋很早。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渡江攻打采石矶的时候,王广洋就已经跟在朱元璋身边了。

担任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提控、江南行省提控职务。

至正二十四年设立中书省,任右司郎中。

不久,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

常遇春攻赣州,命汪广洋参军事。

攻克赣州后,命汪广洋留守,后任江西行省参政

到了洪武元年冬十二月的时候,被朱元璋给从地方上召入京师,任中书省参政。

洪武三年时,执掌中书省的李善长患病。

中书省无大员。

于是,自己就把汪广洋提拔为中书省右丞。

而后又将杨宪提拔为中书省左丞。

让他们实际负责中书省的政务。

杨宪此人能力强,但是性格却张狂肆意,独断专行,排挤同僚。

汪广洋后面,被他调唆御史进行弹劾。

名义就是对其母极其不孝,自己将汪广洋贬谪地方后,杨宪还是不放心,继续让人再次弹劾。

要把汪广洋给流放至海南。

不过随后杨宪案发,杨宪被处死。

自己再次把汪广洋给召入中书省。

杨宪此人,性格是真的足够张扬跋扈,个性十足。

为了揽权,当真什么都干。

胡惟庸也算是一个,性格非常强势的人了。

可是和杨宪比起来,还差上一筹。

胡惟庸少颗门牙,是个豁牙子。

这颗牙并不是自己掉的,也不是吃东西硌掉的,而是当年和杨宪同在中书省的时候,被杨宪给打掉的。

以胡惟庸这种性格,面对杨宪时,都能吃这么大的亏。

杨宪的性情可见一斑。

随后自己封了汪广阳为忠勤伯。

自己大明开国之时,文官里面封爵的,一共就三个人。

李善长得封韩国公,被定为第一功臣。

其次两个被封伯的。

一个是刘伯温,另一个就是汪广洋。

其实在刘伯温封伯这件事上。自己也是有些任性了。

当时,自己对刘伯温成见很大。

认为刘伯温始终不和自己一心。

再加上有小明王的事儿。

不然的话,依照刘伯温的功劳,是能封侯的。

而自己把他封为诚意伯,也可以说明不少的事。

诚心正意嘛。

洪武五年,李善长辞病归乡,自己让汪广洋任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为中书省左丞。

左丞自然没有丞相大。

左丞相之位空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中书省这边说话算话的,就是汪广洋这个丞相,属于中书省的一把手。

结果汪广洋,却被胡惟庸这个左丞给架空了。

毫无建树。

令出胡惟庸,而不出于官职更高的汪广洋。

只能说这汪广洋性格不行,让其在别的地方任职倒还可以。

但是让他执掌中枢就不行了。

尤其是接连遇到杨宪和胡惟庸这两个能力很强,性格强势的人,就愈发暴露了他的缺点。

自己也很快把汪广洋给贬了,让其离开了中书省。

让胡惟庸担任中书省右丞相……

如今汪广洋任左御史大夫。

但现在,朱元璋准备让汪广洋再回中书省,担任右丞相。

按照原本的历史,汪广洋是在洪武十年时,才被自己重新调回到了中书省,成为右丞相的。

现在,比原本的历史提前了足足一年有余。

这当然不是因为汪广洋,在经历了这样一遭,上辈子重新担任了右丞相后,做事儿很称职,幡然醒悟了。

事实恰恰相反。

重新回中书省后,汪广洋做事儿很不称职,经常生病请假。

上班摸鱼,沉迷酒色下棋,不问政事。

自己让他重回中枢省,有很大一部分的想法,是想要让其牵制胡惟庸的。

可结果他却完全摆烂。

一味顺从胡惟庸,眼睁睁看着胡惟庸胡作非为,而无动于衷。

胡惟庸干出来的很多事儿,他都知道。

却从不加以理会,也不禀告。

后面御史中丞涂节说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汪广洋知情不报。

自己大怒,将其贬谪。

又想起其当初包庇朱文正,纵容杨宪等。

就下了圣旨,让人拿着追上汪广洋,一顿怒喷。

汪广洋被自己喷的自缢而亡。

如今朱元璋让汪广洋再次回中书省,自然而然不会再想着用汪广洋遏制胡惟庸。

他现在想法变了,就是要利用汪广洋这种软弱的性格,以及摆烂不任事儿的心态,在中书省里占个坑。

好让胡惟庸的胆子更大一些,在一些事情上做得更为过分。

最好能早点造自己的反。

如此一来,自己就能顺理成章的把胡惟庸给干掉。

彻底废除中书省,以及丞相制度。

同时也是为了安胡惟庸的心。

如今自己重活一世,不少事情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李善长,被自己抓住痛脚拿捏一番,如今成了孤臣。

冲锋陷阵,背个锅那叫一个厉害。

尤其是最近,自己又把女儿许配给了他的儿子,成了亲家。

在很多人眼里,就能解读出很多的东西来。

觉得李善长圣眷不减。

而刘伯温,自己也防着胡惟庸,没让胡惟庸再得手,把刘伯温药死。

自己和刘伯温之间,已经隔阂尽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伯温如今圣眷正隆。

而他们两个人论资格,论能力,论功劳,都是完全可以进入中书省的。

并且,一旦进入中书省,就能成为左丞相,压胡惟庸一头。

胡惟庸面对汪广洋这样的上司,还能以下克上,顶着上司干活。

可面对他们两个,是真不太好反抗。

这也是胡惟庸在此之前,为什么会对他们两个,频频下黑手的原因之所在。

就是不想让他们两个来到中书省。

有他们两个人在,胡惟庸放不开。

现在,为了让胡惟庸能放开,自己这里,把汪广洋弄进中书省担任右丞相。

等于是明摆着告诉了胡惟庸,李善长还有刘伯温两人不会入中书省,不会抢权。

在这种情况之下,胡惟庸的胆子,必然会变得更大。

最好能赶快造自己的反。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在他说出了这话后,胡惟庸先是一愣。

继而心里面升起了狂喜。

哪怕他心机深沉,城府很深,此时面对这个天大的惊喜,也一样是禁不住的,露出一抹抑制不住的笑。

“上位,那……臣怎么办”

虽然他能够确定,在汪广洋进入中书省,当上右丞相之后。

自己绝对会成为左丞相。

但这个话他还是要问。

让皇帝亲口承认了,并把这个事儿给公布施行了才可以。

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