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取死之道(2)(2 / 2)
过分了,这不好,要改。
若是能弄来四千匹战马,养出四千重骑兵,单凭这些,宋言都有把握能将整个辽东荡平。
顾半夏纤细的手指正轻轻揉捏着宋言的肩膀,舒缓因披甲一天而有些酸疼的肩膀。
刘义生和杨思瑶则是正对着一张地图争论着什么。
两人正在详细的规划着接下来的路线,刘义生的建议是行走官道,如此速度方面能提升不少,而且,走官道会经过经过不少村庄,城镇,方便补给。
杨思瑶则是建议走小道,小道速度虽然慢,但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毕竟各路山贼大都集中在官道附近。
当然,两人之间也并非全都是争论,也有意见相同的地方,比如说,两百里之外的六塘,那地方被造反的乱民占据,两人的意思是绕开这一伙乱民,尽量别发生冲突。
那造反的李二,已号称有五万之众。
重甲兵虽破坏力惊人,可数量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都不够人家一人一口咬的。
看着两人在那里争论,宋言便笑笑不以为意,相比较官道还是小路,宋言反倒是对那六塘李二更感兴趣一点。主要是李二这个名字有点特别,总让他想起李二凤。
不过肯定不是那位,如果是那位起兵造反的话,这好几个月的时间,占领的地盘绝对不仅仅只是六塘县。
“报!”
就在帐篷内吵吵闹闹的时候,一道声音在门外响起。
熟悉的声音,听起来便知是个敦厚老实的汉子。
“进来吧。”
话音落下,便看到马汉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先是对着宋言行了一礼,这才开口:“将军,麾下斥候发现,十里之外的山林,有大量山匪聚集。”
“总数量,在六百人左右。”
六百人的山匪
宋言眉头一挑,这不正常,松州府附近虽然有山匪盘踞,但规模都不大,数量超过一百的都没几个,更何况是六百人的规模。
“应该是几股山匪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刘义生摸了摸下巴,思索着:“正常情况下,山匪之间的关系不会太好,毕竟同行是冤家,见面虽不至于直接动手,却也极少聚集在一起。”
“只能说这些山匪在谋划一个单独无法对付的大目标。”
“总不至于是冲着我们来的吧”杨思瑶面色有些古怪,最近这段时间这条路线上的大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他们这一伙人了。
只是……
“六百山匪打一千重甲兵谁给他们的勇气”杨思瑶表示这个世界有点疯狂,她理解不能。
刘义生却是笑了笑:“他们的目标应该就是我们。”
“准确来说,目标就是主公。”
“有人想要谋害主公,可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比如大量金银之类,才将山匪聚集在一起,想要借着山匪的手来取走主公的命。”
“但,对方显然对主公的情况了解不够。”
“他并不清楚主公身边还有一千重甲兵……所以,我推测,对方应该只知道主公要去辽东担任知县,要走这条路;但,并不知道主公还有游击将军的身份。”
“能做到这种地步,对方的身份应该也不简单,前一段时间,宋哲,杨铭曾经出现在松州府,或许背后就是这两人。”
杨思瑶眉头便皱了起来:“可,根据我掌握的情报来看,杨家本族那边最近应该正在收缩,严格约束族中子弟,不得轻易取人性命。”
刘义生便呵呵一笑:“杨铭在东陵出生,在东陵长大,他只知父亲是礼部尚书,爷爷是中书令,对本族又能有几分感情”
“据我所知,这杨铭性格乖张暴戾,目中无人,想必便是本族的命令也未必会放在心上。”
“杨氏一族内定的继承人是杨和兴的孙子,杨思琦。”
“我想杨铭,甚至是杨铭那位嫡长兄,都未必会服气,他们大抵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比杨思琦,比杨家其他年轻一辈更有才能。”
“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有冲劲,想到什么便做了,大概率杨国臣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这么猛。”
宋言脸上挂着浅笑。
刘义生的水平还是在线的。
他分析事情,不仅仅只是通过目前掌握的情报,便是连人的性格也给考虑进去。
虽说很多都是推测,但也不得不承认,刘义生所说的应该极为接近真相。
宋言拿着碗,饮下了一大口肉汤:“那吾等,当如何”
“简单,请君入瓮。”
刘义生也笑了,若是手里有一把羽毛扇子,宋言甚至感觉他有点诸葛丞相的风范:“留下一百人,护在几辆马车附近。”
“其他人,熄灭篝火,撤去营帐,消除痕迹,藏于树林。”
“不能让这些山匪,发现我们有一千重甲兵,不然他们会跑的。”
“胆敢袭击主公,这些山匪已有取死之道。”
“他们平日里杀人越货,老巢中应是积攒了不少银钱,粮食,这一次联合行动,应该也收了不少好处。”
“金银财物,怎能落入这些为非作歹之人手中,我们当代天惩恶,将这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刘义生义正严词,俨然一副世外高人的风范。
果然,读书人的虚伪啊。
便是杨思瑶都忍不住丢过去一个白眼。
刘义生似是也觉得有些尴尬,就像是瘪下来的气球:“没办法,虽说有了倭寇那一大笔钱,咱们短时间不缺军费。”
“可时间长了呢”
“万一主公麾下重甲破万呢万一主公麾下有三十万大军呢”
“银子这东西,不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