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袁燕 > 第384章 诸葛亮的经略

第384章 诸葛亮的经略(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还有,荆扬二州虽然成长起来确实很可怕,但是荆扬二州有着天然的劣势,那就是‘主弱臣强’。荆州的刘景升一家看似掌控了荆州,实际上就是中和荆州各个世家豪族的,根本没有能力完全掌控荆州,一旦我们获得了朝廷的法理,带着大军到达荆州,荆州那些世家豪族自然会投降的,刘景升一家左右不了结果!而扬州的情况不遑多让,只不过孙仲谋那边父兄留下的家底比较厚,而且周公瑾和一些孙伯符的旧将绝对忠诚于孙家。不过,张子布(张昭)那些人就不好说了,可以从这方面突破一下;而且孙家内部也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孙姓人员,一个个在虎视眈眈地看着孙仲谋的位置,也可以利用一下;再加上山越人跟孙家的关系,可没有羌氐跟马家的关系那么好,让这些外族做背后捅刀子的事应该不会太难,多给点钱,就搞定了。”

“至于,迁都,大可不必,这种事情向来劳民伤财,如今天下未定,皇室也不在我等手中,妄议都城本就是个伪命题,打下许都,就留在许都。如果,打下关中都没有皇帝,大不了就再立一个,高祖的血脉还是很好找的。”

诸葛亮最后的话,袁熙很是满意,听的连连点头。

可是诸葛亮自己还不满意,因为他的天下经略还没结束:“处理完荆扬,我们就可以再去经营潼关以西,包括凉州,到时候,如果我们做出南下汉中的样子,借道长安,潼关以西的军阀们必然联手跟我们翻脸,而马寿成(马腾)跟韩文约(韩遂)的同盟没那么牢靠,完全可以利用,我们只需要表面僵持,等待潼关以西的军阀们内讧即可,关西物资不盛,粮草难以为继,我们只需以逸待劳,就能将关西拿下。益州那边,成都的刘季玉(刘璋)胸无大志,只要能够有些内应多加劝说,必然投降;反而是张公祺(张鲁),得给点压力才行,大概率得真正用兵打进汉中,才能屈服,不过到那个时候,汉中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已经不足挂齿了。”

“剩下的就是四夷,这是今天我要说的重点。第一,自从大将军兴兵辽西、并州以来,乌桓人和匈奴人都已经是昨日之敌,北方也彻底成为鲜卑人的地盘,这导致我们必须做好北方防线,索幸鲜卑人还在各部诸侯互相牵制的阶段,若是向汉初匈奴人冒顿统一匈奴部落的状态,我们很有可能会像高祖那样面临白马之围!第二,东北的公孙康,看似屈服,实则蛰伏,我观此人非池中之鱼,东北有着慕容鲜卑、高句丽、肃慎、三韩等外敌,据说他为了牵制这些势力,居然扶持本来灭国的扶余人复国对抗这些外敌,而他自己躲在后面看戏,看样子继扶余国之后东北至少有一国会被公孙家再次灭掉,到时候,公孙家会不会再次图谋中原,就很难说了!第三,西北的羌氐族、益州的南中蛮族、荆州的五溪蛮族以及江东的山越族,都被各地军阀压制着,一旦我们灭掉这些军阀,如果压制,也是个难题。第四,交州,表面上对朝廷温顺,实则是士燮本人对朝廷温顺,一旦姓士的家族里换人当族长,还会不会温顺可不好说,必须做好打算。第五,西域,如今又是各国林立,不服管教,重设西域都护府,势在必行,否则我们凭什么说自己平定天下了?”

诸葛亮没有说出自己的建议,先是对着在座的所有人问出了自己的终极一问!

“那孔明可有方略对付四夷?”袁熙看着满场尴尬的文臣与武将,赶紧进入正题,也给所有人喘息一下的机会。

“回禀大将军,有的!第一点,北方有三策,分为上中下策。上策是学习高祖,择汉家宗室女子与鲜卑诸部落领导者通婚,保证友好,每嫁一名女子可保北境数十年无忧;中策是将旧时长城重新冠联、修缮,保境安民,此策虽有些劳民伤财,但是可以一劳永逸;下策是与鲜卑各部开战,如驱逐匈奴一般驱逐鲜卑,此策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容易死灰复燃,北方草原的主人只会更替,不会消失,此法将会让我们陷入长久的战争泥淖,不利于未来的发展,而且一旦失败,我朝将陷入北莽长期南下,无力抵抗的结果,甚至整个北方都要遭逢大难。”

诸葛亮对于跟鲜卑开战的结果很是悲观。不过从袁熙自己知道的历史看来,也确实如此,鲜卑人正值上升期,一旦中原衰落,鲜卑人就会南下逐步蚕食,最终由鲜卑的拓跋一族建立北魏,取代汉人政权,关键是这中间还经历了“五胡乱华”的惨烈时期。

但是,袁熙经历过乌桓人的欺辱,永远记得“袁芳”这个名义上的姐姐,为了幽州的安宁牺牲自己的样子,他决不允许自己像袁绍那样搞什么和亲;至于修长城,说是一劳永逸,实际上一旦守城的人不行,长城也不过是个摆设,西晋之后,没听说长城挡住过哪个北方种族南下,守卫疆土的永远是人,不是城墙;至于开战,袁熙一定会开战的,但是不是现在,也不是平定汉十三州时,袁熙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鲜卑人彻底弱化时的契机,那个名为独孤紫菱的妾室就是这个契机。

因此袁熙在诸葛亮还没继续说其他四夷的时候,就直接定了性,说道:“按照孔明你的说法,我认为下策最好,虽然风险大,但是收益也大,至于草原上的主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们!继续说说其他地方吧。”

袁熙说完,在场的所有人都直勾勾地看着袁熙,甚至是诸葛亮,那些文官们已经有些激动了,而武将们则是露出了兴奋的眼神,封狼居胥、定远逐北,这可是名留青史的机会,谁不想啊!

于是诸葛亮继续自己的经略:“喏!第二点,公孙康,可以水路并进,做好备战准备,然后找准时机让其弟公孙文懿(公孙渊)去争权,然后以朝廷的名义介入,最好直接剥夺公孙家在辽东的统治权,无论公孙家同不同意,都让大军和官员进驻,重新建州设郡;交州可以用同样的策略,士家内部也有同样的隐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