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项某:这我熟(1 / 2)
“还无法与杰马尔帕夏取得联系吗?”
“是的,恩维尔帕夏。恐怕他已经遭到了政变军的袭击。”
啪咔!
在得知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被捕,安卡拉与帕迪沙阿失守的报告之后,如今连统领中东战线的艾哈迈德·杰马尔也陷落了的消息传来,正从波斯急速回军安卡拉的伊斯麦尔·恩维尔,因怒火难抑,一下将手中的指挥杖折成了两截。
破碎的杖尖划破了手掌,鲜血淋漓而下,但这种程度的伤口在此刻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上痛。
“凯末尔!凯末尔!穆斯塔法·凯末尔!满足于成为战争英雄还不够,竟还妄图连我的位置也要夺走吗?!”
穆斯塔法·凯末尔终究还是将枪口对准了自己。
不用想也知道,那位年老的帕迪沙阿肯定在背后煽动了他的野心。
他一定宣称要为了虚有其表的和平,必须铲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位帕夏。
“当初就不该将凯末尔安置在后方!”
本是为了牵制他,结果却反被算计。
事到如今,就算咬牙切齿地懊悔,也早已无济于事了。
“帕夏,帕迪沙阿发来劝降书。他说若我们弃械投降,将给予宽大处理。”
“宽大?!那老匹夫想把帝国卖给敌人,竟然还口口声声谈什么宽大?!”
“帕夏?”
“绝不投降!我们将直捣安卡拉,迅速平定政变,把穆斯塔法·凯末尔和那群叛贼一扫而空!”
“可、可是照这样下去,成为叛军的就会是我们了啊。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大幅低落,如果连帕迪沙阿劝降的消息也传开了的话......”
副官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伊斯麦尔·恩维尔则皱起眉头。
的确如他所言,恩维尔与他的部队屡屡被英国派遣的印度军与波斯军阻挡,至今毫无战果。
战斗不过是白白将无数士兵的性命送上真主身边罢了。
因此士兵们的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如果再传来皇命劝降的消息,士气与战意彻底崩溃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
“明白了吗?帕迪沙阿的劝降书并非他的本意,而是政变军伪造的。”
正因如此,恩维尔决定暂时向士兵隐瞒真相。
“竟然连年迈多病的苏丹都遭到逼迫,这些人实在是无道之极。正因如此,为了从叛徒手中守护奥斯曼帝国,现在正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该勇敢战斗之时。你说是不是?”
“这、这......”
我们都知道,帕迪沙阿早已背弃了我们啊......
副官在心中这样呐喊,但面对恩维尔那凛冽的目光,最终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他所能做的,只有勉强答应。
“......是。我会向士兵们传达,劝降书是政变军伪造的。”
“嗯。”
副官敬礼后走出帐篷,恩维尔背过身,满脸不快地咂了咂舌。
“......这也不中用,那也不中用,一个个全都没一个帮得上忙的。”
他明明是在拼尽全力地抵抗卑鄙的英帝国主义者,试图守护祖国,重建土耳其的荣光,可为何没有人理解他?
本就不是他想发动这场战争。
可世界要战争,激愤于温斯顿·丘吉尔横行霸道的国民们也要战争。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投身战场。
可无论是他亲手扶上王位却毫无感激之心的穆罕默德五世,还是那曾与他亲如兄弟却最终分道扬镳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如今整个奥斯曼似乎都只将他视作罪人。
“也好。既然如此,就趁这个机会,把奥斯曼帝国那一切该被清算的污秽统统一扫而尽吧。”
那些以凯末尔为首的背叛者,那些忘恩负义、不仅不配合作战,反而还仗着俄国撑腰肆意高谈独立的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亚述人,以及安纳托利亚境内的希腊裔居民,全都要清除殆尽!
伊斯麦尔·恩维尔在心中向他平日几乎不曾祈求的真主发下誓言,紧紧握拳。
他的手中,仍有殷红的鲜血流淌,那仿佛正是他所描绘的未来的象征。
......
“部长,听说伊斯麦尔·恩维尔正在回军安卡拉,对吗?”
“嗯,看来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一场决战了,阿登纳议员。”
伊斯麦尔·恩维尔恐怕是因为政变军那边有穆罕默德五世坐镇,为了维持士气,不得不放弃持久战,想要靠一场速战速决来定胜负。
“但真的没问题吗?据说伊斯麦尔·恩维尔麾下的部队不仅都是精锐兵力,而且总数超过十万。反观穆斯塔法·凯末尔那边,恐怕连三万都不到吧。虽然他的军队至今每战皆捷,我也知道凯末尔帕夏是一位名将,但真到实战时,结果会怎样......谁也说不准啊。”
面对阿登纳担忧的声音,汉斯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事实上,凯末尔在加里波利取得的胜利,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的才能,但加里波利半岛那地形本身就极为不利于英军登陆也是原因所在,而为什么英军会选择那种地方作为登陆点,至今都是个谜。
当然,不只是加里波利。从原本历史上土耳其独立战争中的表现来看,无论怎么想,那位穆斯塔法·凯末尔都不像是会输给区区伊斯麦尔·恩维尔的人。
正因如此,汉斯充满信心地开口道:
“阿登纳议员担心的问题,我自然也考虑过。从表面上看,确实是政变军的形势更为不利。但我依然坚信,最终的胜者会是穆斯塔法·凯末尔。”
更何况,他们这边的援助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了过去,不是吗?
除非伊斯麦尔·恩维尔忽然觉醒了某种所不知道的隐藏天赋,否则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不会改变。
“既然部长您都这么说,那我也就放心了。话说回来,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的调查,怎么拖了这么久?难不成因为是同为容克出身,现在才来偏袒他......”
好吧,实际上汉斯更担心的是自己家那些疯狗。
不是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
“凯末尔帕夏,伊斯麦尔·恩维尔的军队正朝安卡拉逼近。”
“......最终,还是到了这一步啊。”
1914年6月2日。
“命令全军集结。”
决定奥斯曼帝国命运的安卡拉之战,帷幕就此拉开。
“全体立正!敬礼!”
唰!
在防线待命的政府军士兵们(在伊斯麦尔·恩维尔眼中是叛军)听到号令,披风随风掀起,齐刷刷地朝走来的凯末尔行起庄严军礼。
凯末尔沉默地环视一圈士兵们,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开口。
“奥斯曼的士兵们,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我不会说那些虚伪的漂亮话。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内战,是兄弟相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