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美军降临(1 / 2)
“是瓦隆!我看到瓦隆了!”
随着法军的撤退,比利时军终于回到了曾被法军占领的瓦隆。
比利时士兵们,尤其是来自瓦隆的士兵,一边担心家乡是否遭到法军的蹂躏,一边怀着即将与家人重逢的希望,踏上了故土。
“......上帝啊。”
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比利时士兵回到瓦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完全沦为废墟、与灰蒙天空相得益彰的阴郁城市与村庄。
更糟的是,街头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比利时士兵们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难道那些该死的法兰西青蛙佬,竟然把家乡人全都屠了吗?
“我们的士兵回来了!”
“圣母玛利亚啊!”
但所幸,那不过是杞人忧天。
没过多久,一些藏身破败建筑中的比利时人,看到比利时军人那黑色军装和黑黄红三色旗,便纷纷走出,满脸疲惫却激动地欢呼起来。
村庄已破败不堪,但至少,人还活着。确认了这一点后,比利时士兵们终于松了口气,但他们的神情仍未明朗。
因为比利时居民的模样,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像几个月没吃饱、没洗澡一样狼狈不堪。
“大家怎么变得像落汤老鼠一样了?”
“是法国佬干的。他们把我们当成犯人一样对待。”
自法军占领瓦隆那天起,就害怕比利时平民搞破坏、投身抵抗军,因此将居民集中关押在特定区域,严加监视。
比利时人对法军的仇恨本就不小,若是放任不管,说不定哪天就像华沙的波兰人那样,反手给法国一刀。
于是被占领的瓦隆平民,就如同二战时被关进隔离区的犹太人一般,成了囚笼中的羔羊。凡是稍有不满、敢于反抗者,都被冠上“勾结联军”的罪名,送上了绞刑架。就连最基本的粮食与饮水,也无人供应。
法国虽说是少数能自给自足的富裕国家之一,但在全面战争中,他们根本没有余力去照顾这些随时可能变成敌人的平民口粮。
“这群狗娘养的法棍杂种......!”
因此比利时人有这种惨状也不足为奇,而比利时士兵本就对侵略家园的法国恨之入骨,如今的怒火与仇恨更是愈发炽烈。
砰!轰隆!!
“把那些法国杂种统统杀光!”
“不管是炸弹还是毒气,全都给我砸下去!”
而这,便成了正在瓦隆激战中撤退的法军的一场灾难。
目睹惨况的比利时士兵,仿佛发狂的野犬般,带着满腔怒火,开始疯狂撕咬法军。
“我们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兵力。尤其是比利时军的攻势极其猛烈。”
“......这是我们的报应啊。”
负责指挥撤退的福煦脸色无比阴沉。
他们以“保障后方安全”的名义所作的一切,到头来却反噬了自己。
“不过多亏了他们的牺牲,其余部队才能顺利撤出瓦隆。”
“那也是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牺牲。”
福煦低声喃喃。
太多本该拥有美好未来的法国年轻人,就这么永远留在了瓦隆。
而今后,他还将失去更多。
“......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战斗下去。”
“是的,司令阁下。必须战斗。”
为了法国。
......
“尼韦尔总司令,你被免职了。”
“......我明白了。”
1914年5月13日。
在马恩—埃纳战线前线失守之后的五天,法国政府终于从尼韦尔攻势中如梦初醒,做出了将其从总司令职位上解职的决定。
当然,这已经无异于亡羊补牢了。
尼韦尔就这样带着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表示会承担责任,然后愤然脱下军装滚蛋。
而接过烂摊子、负责重整溃败法国军队的人选,正是中央集团军司令贝当。
福煦也曾被提及为下一任总司令的候选人,但他在未与政府协商的情况下擅自放弃瓦隆一事,使得他的名字依旧只是被提了一提而已。
当然,要说谁的责任更大,那自然是那些让福煦做出此等决定的政府与政客们。
但不论时代如何更迭,资本政客始终是逃避责任的生物,最终,这件事就以对福煦既不追责也不处分的方式草草了结。
“感觉前路一片黑暗啊。”
此时此刻,负责善后尼韦尔留下的满目疮痍的贝当,前所未有地深深叹息了一声。
作为法国的新任总司令,他面临的问题堆积如山:不断被德军攻破的战线;对将士们怒火中烧的士兵;俄罗斯革命后蔓延进军中的激进思想......这一切都压在了他肩上。
因此,贝当的部下曾劝他拒绝接受这杯“毒酒”般的任命,但贝当仍毅然接下了总司令之位。
总得有人为法国饮下这杯毒酒,而那个“人”,只能是他自己。
“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那位无能的总理也不在了吧。”
这话说的是亚历山大·里博。在免除尼韦尔职务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他也不得不辞去总理之职。
因此,法国总理一职目前处于空缺状态,总统普恩加莱为了应急,授予贝当临时全权处理一切事务的权力。
这在极度强调文官控制军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是极为罕见的一幕,毕竟两位拿破仑已经给后人留下了足够深刻的教训。但贝当对此却并不反感。
毕竟法国会沦落至此,说到底还是因为政客插手军务、任意妄为的结果。
他并不喜欢尼韦尔,但尼韦尔之所以在高层反对下仍一意孤行发动进攻,不也正是政客的施压所致吗?
战争本该由军人来打,不是那些只会嘴上说说的文人墨客可以插手的事。
“好了,全体注意。”
获得总统授权的贝当立即召集各军司令,着手为法国动刀施救。
“多亏福煦司令拼死抵抗,比利时战线暂时稳定了下来。但埃纳战线最终还是失守了兰斯。更糟糕的是,那群德国佬毫无停下进攻的打算。随着时间推移,局势将不断恶化,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稳住战线。”
眼下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埃纳战线上正在爆发的集体抗命事件。
若不能及时安抚士兵的不满,抗命极有可能演变成全面叛乱。
想想俄国是怎么灭亡的,就知道这一点绝对不能放任。
“带头抗命的士兵应立即枪决。若继续放任,很快整个军队都将弥漫抗命之风。”
有人发言,多数将官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对于内部敌人,必须如同切除肿瘤般迅速,在座无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对抗命者的惩罚当然必要。但若处罚过于严厉,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