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46章 诈我?没门!

第346章 诈我?没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也就是说,今天买下这幅5100平方尺的旧物业,那么它四周相连的物业,也将在他们的购买计划之中。

严宽点点头,说道:“嗯,这点我们一直记着。小于2万平方尺的项目,我们都会将周围的物业资料搜集,存放在公司里,方便后续的工资。”

这样并楼之后,将来香港允许建高层住宅,长江地产也无需再斥巨资去收购旁边的物业。

“嗯,你们做的很好。”

随后,陈光良又视察了一个在建的地产项目。

这个项目位于油麻地,它是一幅面积达2.6万平方尺的地皮,如今要修建成15幢五层高的唐楼。

早期的唐楼(19世纪中后期开始),高2至3层,阔15呎(约4.5米),以青砖砌成,而屋顶是以木结构及瓦片组成的斜顶,唐楼旁则设有木楼梯连接各层,当中部分唐楼更有2呎阔的铁制骑楼。

19世纪末期起,香港的唐楼普遍有3至4层,每层高4米,阔5米。设计方面,骑楼以砖砌支柱支撑,并跨出唐楼前的人行道。由于这种设计始于广州,所以当时俗称为“广州式骑楼”。

到了1930年代,混凝土取代了砖成为了唐楼的主要建筑材料。

而如今长江地产修建的唐楼,都是采取的混凝土,所以一些建筑材料都需要进口,包括钢筋、水泥等。

不过陈光良觉得,七十年代后,再拆卸这些旧楼,期间也有二十多年,建筑投资高点是值得的。

更何况,长江地产修建的五层唐楼属于新一代的‘建筑’,虽然外观依旧是粤式风格,但内部已经非常现代化——自来水、电等入户是必然的,还有佣人房、钢窗、抽水马桶等等。

“晚一点,我们再讨论讨论承租部门的工作。”

“好的”

关于承租部门,陈光良也觉得有些管理混乱,打算好好整顿一下。不过长江地产一旦将1000幢楼的目标完成,承租的工作也必然非常庞大、复杂。

届时,也需要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而且陈光良认为,他们建的唐楼,每一层在7501200区间,依旧对后面的香港来说,有些略微大了。

有钱人承租一层,当然没有问题。

但很多人只能租得起一间房,所以必然一层房子也要‘分租’。

在前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急速增加,房屋短缺。不少唐楼都被用作分租。通常分租的唐楼会由其中一位住客“包租”,称“包租公”或“包租婆”。包租者向业主每月缴交固定租金,同时亦交付负责支付水电。唐楼单位再被划分为房间分租,通常最少分为“骑楼房”(亦称头房,面积较大及光线充足)、中间房、尾房;很多时更会在厨房或厕所上设置“阁仔(阁楼)”出租。亦有将单位细分为“床位”。正因如此,根据香港法例第123f章《建筑物(规划)规例》的第46条,唐楼被定义为“任何建筑物,而在其住用部分有任何起居室拟供或改装以供多于一名租客或分租客使用”,而这条法例至今仍然生效。

那么长江地产拥有庞大的物业,也要管理分租的情况,为了不乱,还是要提高管理素质的。

视察完毕后,陈光良乘坐汽车,前往天星码头。

九龙这边的汽车,是公司车,他每次来乘坐公司车去九龙各处考察。乘坐汽车,更方便保镖保证他的安全问题。

当然了,陈光良现在也就带两个保镖和一个司机,并不打算夸张浪费。杜月笙到香港,也是带两个保镖,而陈光良毕竟自身拥有很厉害的本领,就是不带保镖,也没有人能绑架了他,带保镖不过是,尽量不要自己出手而已。

但安保公司依旧有几十名保镖,自然就是保护他的家人了,多余的人手则在公司里做事。

回到中环的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发现严人美在他的办公室,陈光良并不稀奇。

严人美的工作是,熟悉陈氏企业的运作,甚至心中记住未来的操作。

见陈光良一身灰,严人美拿出毛巾,给他拍打起来。

“又去工地啦”

“地产公司的事,不就是工地最重要嘛,万一。”

严人美笑着说道:“哪个属下敢骗你这个聪明的老板”

“不是我聪明,而是我了解每一样建材的市场价格、质量等,大家知道我专业,所以才不可能骗我。要真是只知道在办公室里的老板,大家就是再忠心,也会想到虚报和应付的。”

“这倒是”

随后,两人在办公室里讨论起长江地产的事情,严人美也从陈光良的口中,得知公司的发展详细进展。

更重要的是,陈光良说道:“这些物业,未来是只租不售。但如果内战开始,必然有大量的富人南下香港,他们会带走庞大的财富,可能是几亿美金,那我们的物业就是香饽饽;一旦xxx获胜,大家就会在香港定居,发展工业,香港迎来一波大发展,就好比租金的辉煌。”

严人美问道:“那xxx就不收回香港”

陈光良说道:“恐怕你的疑问,也是很多南下富豪的疑问,所以他们不敢投资地产,而是继续投资实业,一部分人则热衷投机,让我们海派商人错失香港的商业霸主地位。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由于政体的不同,如果xxx还想和世界保持联系,而不封闭自己的话,必然需要一个开放的窗口——香港。默认香港的存在,而英国统治香港,也可以为内地带去一些商品和技术,这就是香港未来的地位——转口贸易,以及沪市企业家带来的工业。”

严人美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了!”

陈光良继续说道:“明白这些局势的发展,那我们就应该发展航运贸易、地产、工业、金融四个产业。其中地产方面,我这次购入大量的物业,而且是只租不售,就是预测将来的香港,一定会开放天空,让住宅也朝着天空发展。届时,高层住宅可以达到20层,那么我们的房子再慢慢拆掉重建,我们就能拥有更多出租物业。”

严人美目瞪口呆,自己这位丈夫的眼光,已经是非常长远的。

当然她相信,事情会这样发展下去,因为自己的丈夫预测没有错过。

“我记下了”

“嗯,总之我们要对香港有信心,任何危机来临时,那不是套现资产的机会,而是抄底的机会;反倒是任何疯狂时,我们就该冷静,可以趁高位出掉。”

他告诉严人美这些,相当于就是再写一封‘信托文件’,并不是说他会如何如何,而是富豪都会提前准备一些,避免意外突然来临。

严人美知道陈光良的想法,她不会讲出来,会默默的记下来,这是她该做的事情,毕竟儿子们还没有长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