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小石村酒(1 / 2)
蒙小华将如何制作青杠粉的过程传授给小石村的村民以后,就干脆利落的离开了。
事关填饱肚子的大事,她相信只要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劳动人民的智慧就会把后续的事情做到极致。
华夏民族在吃这方面,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因为小石村建酿酒坊带来的借粮风波解决在望,蒙小华却没有把获得浊酒的来源全部压在蒋洪瑞一个地方。
谁都知道,如果商业活动受限于一个货物渠道,无异于主动将自身的命脉交到别人的手中。
答应收购村里人酿造的浊酒,不过是蒙小华想要帮一帮村里人而已,单押一注向来不是蒙小华的做事风格。
所以,在小石村被形形色色的人借粮所困扰的时候,蒙小华就让蒙洪去了田家镇,找到了田家镇最大的酿酒坊的掌柜,谈妥了一笔供应浊酒的订单。
田家镇最大的酿酒坊—丰田酿酒坊,毫无疑问是田家的产业。
作为田家镇最殷实的家族,田家名下有着几千亩土地。
有田家在背后撑腰,丰田酿酒坊满足蒙小华的订单毫无压力。
老蒙家的高度酒作坊很快就建成了。
蒙洪在县城定制的工具运回来以后,很快就组装了起来。
经过简单的实验以后,天锅蒸馏法得到的高度酒与商城中的杏花村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蒙小华果断砸了十万商城余额,在商场中兑换了三套提纯设备出来。
经过一些必要的改装之后,运用现代工艺提纯的高度酒终于让蒙小华感到满意。
鉴于高度酒制作过程的保密需要,蒙小华让蒙洪买了一批人回来,让他们替代了徐大柱、徐二柱等人,进入了精盐工坊和霜糖工坊。
而徐大柱、徐二柱等第一批成为蒙家下人的汉子们,成为了酿酒坊的员工。
在小石村的村民疯狂收集青杠子的时候,蒙家酿酒坊的第一批高度酒新鲜出炉。
自家酿酒坊产的高度酒,蒙小华没有沿用杏花村的名字,而是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小石村。
小石村和杏花村带给饮酒人的冲击,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杏花村酒是商城出品,入口绵柔顺滑,甜度恰到好处,带有清新的粮香与豌豆香交织的香气,无刺鼻感,酒液晶莹透亮。
轻轻抿上一口,口感如春溪拂柳般清冽灵动。
初入口时似晨露沁喉,清透的果香(青苹果、杏仁)裹挟淡淡槐花蜜香在舌尖轻盈绽放,酒体如丝绸滑过舌面,带来纯净的甘甜与微妙的矿物感。
中段窖香若隐若现,似雨后竹林般幽雅舒展,尾韵干净如素绢,余味萦绕间透出清泉石上流的空灵意境,整体呈现水墨般的淡雅平衡。
杏花村酒如同水墨江南的隐世闺秀,执苏绣团扇倚在雕花轩窗前。她的香气是晨露浸润的杏花瓣,清冽中透着梅子初熟的微甜。
举杯时仿佛看见她指尖滑过古琴的冰弦,酒液入喉如烟雨浸润青石板巷,余韵是宣纸上晕开的墨兰,需用越窑秘色瓷盏细品方得其妙。
小石村酒将浊酒再次提纯,主打一个度数更高,口感如刀刻寒铁般凌厉直接。
初入口如烈火燎原,60度以上的酒体如同入喉似熔岩滚落,烈火灼烧喉咙,带来一刹那的冲击和温暖,直让人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激荡,感受到纯粹的感官震撼与刺激。灼热中迸发出老陈醋的酸冽与青草梗的粗犷野性。
尾调却骤然收束如利剑归鞘,留下冰糖葫芦般的脆甜回甘和铸铁锅般的金属余韵,演绎着市井烟火与江湖豪气交织的烈酒美学。
小石村恰似烈马银鞍的北地胭脂,生来就是淬过塞外烽火的刀锋美人,红缨枪穗扫过粗陶碗沿,仰颈饮尽满碗星霜。眉峰染着烧刀子燎原的火,笑涡里却漩着冰糖脆裂的甜,羊皮袄裹着高粱地般蓬勃的生命力。
步履过处,酒肆旗幡猎猎作响,袖中藏霜刃也藏蜜饯,能把三九寒天劈出滚烫星河。眼波横过来时,连大漠孤烟都成了她烈性注脚,叫人醉也醉得肝胆相照。
简单来说,温婉的杏花村酒适合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调琴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