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甘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163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

第163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支援敦煌。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籍辣思义没有等来瓜州的援兵,却是等来了‘高昌军’。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远方的地平线上,最初只是出现了一道模糊的黑线,伴随着滚滚黄尘。

随着时间推移,那黑线逐渐变粗,渐渐能分辨出密密麻麻的人影与战马轮廓。

城墙上的敦煌士兵顿时慌张了起来。

“那是什么”

“骑兵,很多骑兵!”

“是回鹘人。”

“回鹘人来了,快去通知副统军使。”

他们早就得知了回鹘人入侵的消息,籍辣思义已经命令敦煌军各部做好了准备。

城门在好几天前就关闭了,没有他和刺史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在这惶恐不安的情绪下,金州军前锋骑兵终于出现在了敦煌城外。

不多时,籍辣思义和张兴华两人快速来到城墙上,向外望去,却看见了一副震撼的景象。

数以千计的铁骑浩浩荡荡奔来,迅速呈扇形散开,将敦煌城围得水泄不通。

战马嘶鸣声、铁蹄践踏声交织成一片,仿若滚滚雷鸣,震动着苍凉大地。

军旗猎猎作响,上面的日月图案醒目耀眼,在风中肆意舞动。

看到这一幕的两人,脸色无比的沉重。

“这应该只是高昌军的前锋部队,后面肯定还有大队的步兵。”籍辣思义一脸凝重的说道。

“高昌国想要干什么出动这么多兵马,是要和我大夏开启国战吗”张兴华难以置信道。

仅仅是前锋骑兵就有好几千人,后面的步兵只会更多。

回鹘人这是准备倾举国之力发动战争啊。

“高昌国内肯定发生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籍辣思义沉声道。

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兴华像是忽然发现了什么,指着金州军的战旗说道。

“籍辣将军,你看那些回鹘人的战旗,是不是有些眼熟”

“战旗”籍辣思义放眼望去。

只见漫天黄沙中,‘回鹘人’的战旗随风狂舞。

那旗帜的底色为耀眼的金色,宛若太阳一般夺目,旗面上绣着日月星辰图案。

“那是,太阳和月亮”

话没说完,籍辣思义的脸色骤变,惊骇道:“三辰旗”

三辰旗,又叫日月星辰旗,是华夏等级最高的旗帜。

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周天子时期,一直到唐宋都有延续,只不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式。

而籍辣思义这个党项人之所以对三辰旗如此惊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国家。

唐末归义军所建立的金山国。

他们所使用的旗帜,便是三辰旗。

【张议潮行军图】

“这些回鹘人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籍辣思义一脸懵逼。

眼前这些‘回鹘人’的战旗,与金山国的三辰旗很是相似。

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了。

金山国的旗帜底色是红色,而眼前的则是金黄色。

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让籍辣思义有种荒谬的感觉,高昌国变阵投敌了啊。

要知道当初金山国之所以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回鹘人的常年战争所导致。

现在,高昌军队为什么会用金山国的旗帜

籍辣思义想不明白,张兴华也不明所以,但他们猜测,肯定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有关。

……

金州骑兵包围敦煌城后的一个时辰,李骁率领金州军主力抵达。

一同而来的,还有三万回鹘步兵和一千多敦煌百姓。

除了玉门关中的五百多名百姓之外,剩下的人大都是来自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的两只大钳子,一南一北驻守在沙漠中。

和玉门关一样,阳关也早就失去了战争职能,变成了纯粹的商旅驿站。

金州军轻易将阳关攻克,里面的百姓、牛羊骆驼等等一切财物全部带走,又经历了几天行军,终于抵达了敦煌。

“这就是敦煌可惜已经看不到曾经的汉唐雄风了。”李骁看向远处的城门,淡淡说道。

“大都督英明。”

骑马跟在李骁身边的,正是不久前,于二蛋解救的杨家老大,杨守正。

他是西夏汉人,又是将门子弟,家学渊博,对西夏的情况了解很深。

向李骁介绍说道:“敦煌最初建立于汉武帝时期,不过早已经荒废,我们眼前看到的敦煌城,是金山国修建的,距今也有两百多年了。”

“城高五米,南北长有四百多丈,东西宽度三百多丈,全部由夯土巨石垒铸而成。”

西汉金山国,乃是唐朝末年沙洲节度使张议潮家族建立的国家。

大概范围包括如今的瓜沙二州,也就是后世酒泉市的西半部分。

首府就位于沙洲。

所以,张家对敦煌城进行过一次翻盖。

等到了西夏时期,敦煌的战略地位迅速下降,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岁月侵蚀,如今也早就变得破败不堪。

“沙洲曾经乃是西汉金山国的首府,这里的百姓很多人都是金山国的遗民”李骁淡淡声音问道。

“是。”

“他们的祖先,都是金山国的子民。”杨守正轻轻点头。

“只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金山国的存在。”

忘记了更好,否则李骁还担心这些人以后会光复金山国呢。

只要他们记得自己是汉人就够了。

“敦煌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汉人”李骁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金州最缺少的就是人口。

杨守正想了想:“敦煌城中的百姓,大概有两万人左右,城外的一些村寨里面,也有零零散散的百姓两、三万人。”

敦煌城的总人口,大概是五万人左右。

根据杨守正所见,其中汉人占据了至少七成,也就是三万五千人左右。

敦煌毕竟是曾经的金山国首府,汉人比例要更高一些。

而反观东部的肃州、甘州等地,胡人的比例更高,绝大部分的汉人都集中在兴庆府周围,靠近金国汉地的地方。

在河西走廊这种荒凉之地,能有七成汉人比例的敦煌,已经难能可贵了。

“敦煌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如何”李骁问道。

“汉人的处境也算不上太好。”杨守正凝重摇头。

“敦煌的汉人数量虽多,但是城中大部分官员和守军将领,由胡人担任,本地汉人处处受到压制。”

毕竟是金山国的遗民,西夏对敦煌和瓜州两地的汉人们,防备依旧很深,甚至不允许他们为官。

比起西夏东部的汉人们,待遇简直是两个天地。

上头没人,自然也就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胡人的欺负。

“处境不好那就太好了。”李骁笑了。

要是敦煌的汉人百姓都过的很好,谁还愿意跟李骁走啊

正是因为他们过的不好,李骁才能去解放他们,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而杨守正大概也猜到了李骁的想法,于是主动说道:“大都督,在下之前为敦煌修补过城墙,知道哪里的墙体不稳。”

“愿帮助大都督攻破敦煌。”

杨守正如今已经知道了李骁的身份。

辽国的金州都督,六院司大王的妹夫,手握重兵的边军将领。

不久前,他刚刚率军攻破了高昌王国的首府高昌城,活捉了高昌王等一众王族和官员,

可以说,如今的高昌国算是被李骁给灭了。

剩下的,不过是他故意留下来的傀儡。

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杨守正无比的激动。

因为他终于看到了报仇的希望。

加入金州军,投靠大都督,去报杨家的血海深仇。

他要立功,他要在金州军中变得更强。

有朝一日杀回兴庆府,将那无道昏君从龙椅上拉下来,质问他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便冤枉杨家

就因为杨家是汉人,而那名犯了错的主将是皇后的堂兄,杨家就活该背黑锅

杨守正不服。

所以此刻,他要竭尽的展示自己的价值,让李骁看到他的能力。

有朝一日,或许他也可以率领金州军,杀向兴庆府。

而眼前的敦煌城,不过是他向昏君收取的一点利息罢了。

“守正,本都知道你报仇心切,不过以后这种机会还多的是。”

“至于敦煌城,留着它还有用。”李骁沉声说道。

目光看向土黄色的城墙,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沙侵蚀,很多地方都已经残破不堪。

李骁想要攻破它,易如反掌。

但是,他的眼中可不仅仅只有一座敦煌城。

“敦煌城的守将,应该早就向瓜州送去消息了吧!”

“说不定,瓜州的援兵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李骁幽幽的声音说道。

随后,目光看向杨守正道:“你在敦煌和瓜州两地生活过一年多时间,这两地之间,有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

杨守正惊愕,较忙点头:“有,很多!”

不久后,李骁叫来了李大山和二虎,命令两人带着杨家兄弟率军出发。

他要围点打援,消灭前来增援的瓜州军。

然后,李骁命令回鹘人继续围着敦煌城,而他自己则是率领金州军四处出击。

现在还有时间,他要将敦煌城外的百姓们给聚集起来。

方便最后打包带走。

与此同时,瓜州城外,西平军司统军使都罗兼赞,亲自率领六千兵马向着敦煌城前进。

“快快快,都给我跟上。”

“三日之内,赶到敦煌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