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假千金不慌 18(1 / 2)
盛云悠还不知道赵家如此评价她。
薄景曜和刘秉伦走了五天之后,杨永丰带了一个人和两封信回来给她,除此一同回来的还有三万两银票。
盛云悠先看了薄景曜的信,说赵家七舅爷是从商的,早点生意在东州府那边做的很大,五年前才因为一些事情结束了那边的生意回来清州府给太爷尽孝。
因为太爷的压制和遗言,七舅爷在清州府也就小打小闹,并未重新把生意做大,手里的人基本都解散了。
杨永丰带过来的人叫岑飞跃,是七舅爷以前大管事的儿子,五年前跟到清州府后一直没得到重用。
七舅爷成婚晚生子更晚,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位也才十六岁,三个孩子都没有商业天赋,反而对读书更感兴趣。
他手里的财富累积的也够多了,现在的局势也不大好,所以并不打算继续再拼搏了。
薄景曜他们过去的时候七舅爷正在遣散手里那些管事,听到他要人手,还不犹豫就把岑飞跃推了出来。
他和刘秉伦考察了一下,觉得人还不错,让盛云悠看着能不能用。
刘秉伦的信也大同小异,说自己明年开春必定要考中秀才,后年也必须要中举,学习任务重,这两年估计是要把精力放在读书上面,定然没时间亲力亲为管生意上的事了。
说盛云悠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有想法大可去实现,他们完全可以把七舅爷那些人手都接下来云云。
虽然他目前生意上帮不了大忙,但可以在金钱上支持她。
三万两银票是他去清州府时他母亲拿给他的,可以说是他们母子这些年所有的积蓄了。
刘夫人担心小妾母子狗急跳墙,先让刘秉伦把现银和不显眼的值钱东西带走,过上一两个月她再打着思念儿子陪读的说法过去府城陪读。
至于安平城这边,盛云悠也完全不用担心,清州府知州大人是赵老太爷的门生,而安平城这边的同知大人和知州又是同门。
刘秉伦母子暗地里早把安平城同知大人拿下了,同知大人和刘大人在安平城是势均力敌,小妾母子想朝衙门那边伸手,也得看同知大人同不同意!
所以,刘家母子在不在安平城坐镇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这些生意会分别挂在杨永丰和岑飞跃名下,若有人找麻烦还真找不到盛云悠那边去。
人和钱都摆她跟前了,盛云悠也没多做考虑就决定干他!
有谁会嫌钱少的!
聊了一下,知道岑飞跃的爹只是偶尔会到七舅爷跟前办差,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盛云悠便打算先把鸿宾楼开到府城去。
说了自己的打算,盛云悠停了一会儿才继续道:“这事儿也不急,杨总管你先带岑管事去鸿宾楼,让他先适应一下,往后你依旧是以天湖山那边为主,新酒楼的事情你们两个商量着办。
至于别的,等新酒楼开起来我们再慢慢打算。”
他们手里的钱还是太少了,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吧!
杨永丰直接应下又把钱拿了回去,岑飞跃就有些一言难尽,“小姐,三万两在府城开不了像样的酒楼!”
虽然他们在府城有人脉关系,但小鬼难缠该打点的还是需要打点的,这些就需要花费不少!
并且,据他所知,天湖山那边短时间内也盈利不了,还得不停的往里砸钱呢!
就凭鸿宾楼这个酒楼去铺路,估计挣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花钱的速度。
盛云悠看了一眼岑飞跃,笑道:“本小姐也没说只给这三万,银子会有的。”
留下杨永丰,盛云悠拿了几张方子给他,又拿出一块没解的赌石,“我原本也没想着急着把事业做大,也没那个资本猛地做大。
这块石头你拿去解了看能不能换到银子,还有这些方子,你也琢磨一下。”
她给的除了几张食谱,便是纺织染布工艺配方和琉璃配方。
最近安平城这边的布艺食材也不是很景气,他们可以收购一个中型作坊...
不过这个回款有些慢了。
至于琉璃配方,也不知道现如今的工艺能不能做出来,还有那些材料。
杨永丰看了一下那些方子,苦笑道:“主子这是在考验属下吗?”
开新酒楼的银子还没解决呢,这又丢他烧银子的方子?
“钱到用时方恨少啊!你家主子以前只想着手里有些余钱不被人拿捏便好,到底是去帝都见过世面了,野心变大了!”
她叹了一口气,“不成的话你去府城找一下七舅爷,看能说服他借钱还是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