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人才辈出(1 / 2)
一个新大国的崛起,首要的是足够的实力,实力的强大是成为大国的基础。
唯有国家的力量才是真理,否则拥有再好的东西也会被别人抢走。
但一个大国最终被国际社会承认为大国,又不仅仅是自身实力的问题。
南美第一次出现了不受巴西和美利坚控制的区域联盟,标志着门罗主义在南美南部的部分失效。
借越南战争分散了美利坚的注意力,加上北约的内部分歧,美利坚没有明面上反对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越南战争将持续消耗美利坚八成的战略资源,奥格兰独立后,巴西势力衰退到巴西高原以北,阿根廷很有希望完成巴拉那地区的区域整合。
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就更不可能搞事情了,他还在继续稳固权力。
勃列日涅夫巩固权力的方式倒是和圣赫塞差不多,推行干部稳定政策,政变后清洗赫鲁晓夫派系,重用军工复合体和地方党魁,如乌斯季诺夫、谢尔比茨基等大佬。
强化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军工,用太空竞赛转移国内矛盾。
当然圣赫塞的方式复杂的多,用地方军队洗掉了军政府,然后把军队职能转向国防现代化,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后来建立技术主导的文官内阁,逐步清洗必隆正义联盟,清除高官级必隆和地主教会成员,安插布兰卡系官员。
打压激进联盟,合并不妥协激进联盟,吸纳中产阶级技术官僚。
从土地改革到广域市改革,省份合并,内阁改革,完成从布兰卡到科恩内阁的蜕变,财政改革,以及建立超级集权内阁。
本质还是在于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也依靠重工业推动市场化发展。
苏联人的暧昧态度也证明国家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苏联希望阿根廷用更多的粮食和矿产支付技术转让,重工业设备出口,甚至可以秘密给阿根廷的导弹技术升级。
苏联崛起,特别是新华夏的崛起迫使美利坚开始调整全球战略,这两个真正有分量的大国,在口头上支持了阿根廷,比起德法支持的分量都还要重一些。
戴高乐通过支持巴拉那联盟,希望能让美利坚在南美变得分散一些,减轻北约对法国的压力。
就和戴高乐承认新华夏差不多,多下点注罢了。
龙虾战争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借口,现在的法国人确实还是有点说话的分量。
作为回报,法国资本可以在阿根廷增加投资,军工合作也更加全面,阿根廷将在未来五年采购更多法国的工业设备和军工技术,法国工业界将获得更多阿根廷合约。
道达尔能源被允许在内乌肯地区开发页岩气资源,比索和法郎也将扩大结算规模。
法国还援助正在开发的氢弹技术给阿根廷,加速了阿根廷的氢弹计划,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苏联和新华夏的思路。
法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美苏公开资料,独立推导出辐射内爆泰勒-乌拉姆构型原理。
阿根廷的氢弹计划除了自主研发投了很多钱,来自新华夏和公开的理论最多,但消化能力不够,也希望能够搞个简单版本的。
反正戴高乐并不相信阿根廷能研制出氢弹,所以给了一些技术用于拉拢阿根廷,既能消耗阿根廷的资源,又能搞钱,对法国人来说是双赢。
受制于观念影响,圣赫塞并不太喜欢法国货,更喜欢德国货,但为了获得法国的支持,不得不与法国工业界加强联系。
科恩内阁工业部也希望能够采购到便宜好用的法国设备,为此列入五年计划项目。
水电站水轮机国产化,阿尔斯通变压器国产化,雷诺农业d22型拖拉机项目合作,雷诺汽车冲压机床设备国产化,法国石油研究院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国产化等。
法国二战后工业升级淘汰的设备还是很便宜的,刚好适合技术能力不强的阿根廷。
路德维希政府从亲法到全面倒向美利坚,鲁尔区的工业财团们对这个南美洲的煤钢共同体非常有兴趣。
西德工业巨头通过与军方的秘密合作,绕过了波恩政府的监管。
阿根廷与联邦德国的经济合作从拉普拉塔钢铁厂,还有收购奥迪汽车公司时期就开始了。
大众汽车承诺在罗萨里奥建厂,生产拉丁美洲版甲壳虫汽车,这将是阿根廷汽车工业界最大的一条鲶鱼。
但大众集团希望能够从雷顿汽车手上收购奥迪汽车的股份,科恩财团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希望能获得一些够用的技术转让。
阿根廷的新国家战略就是扩张国内和临近的市场,建立围绕阿根廷的更大的自由贸易市场。
其他国家市场能扩张最好,如果被经济封锁,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恩内阁在做最坏的打算,毕竟美利坚的封锁说来就来,并非没有可能。
乌拉圭和巴拉圭,玻利维亚都是真正的农业国,经济十分落后。
再发展五十年,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和资源出口国,只有乌拉圭的情况好一些。
奥格兰和阿根廷组成双引擎,形成互补,带动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依附性发展。
与巴拉那联盟同步推进的是科恩援助计划,规模上只有马歇尔计划的五分之一。
阿根廷巴拉那河农业发展基金,为其他四国提供农业补贴用于购买阿根廷化肥和农业机械。
在乌拉圭建汽车组装厂,巴拉圭设纺织服装加工区,在玻利维亚建炼油厂,还有蒙得维的亚港口改造项目。
三国接入阿根廷电网,三国电网标准统一,他们可以免税进口阿根廷钢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阿根廷国内的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的深水航道工程,拉普拉塔河三角洲枢纽工程,页岩气开发工程,巴塔哥尼亚输油管网,潘帕斯灌溉系统,查科灌溉系统,安第斯水电站群等超级工程。
科恩援助计划的要求就是使用比索结算,签署《比索结算协议》。
第三个计划则是便宜的低息基建贷款,可以用矿产资源偿还贷款,但项目七成必须由阿根廷企业承建,允许本土的基建公司负责部分项目。
阿根廷银行业最近几年快速发展,存款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国内无力消耗如此多的存款,刚好其他四国需要进行大规模基建。
巴拉圭从依靠美利坚到投入阿根廷阵营,主要原因是美利坚只从巴拉圭拿东西拿资源,如强制进口美国高价燃油,扶持亲美军官团。
虽然美利坚援助了巴拉圭1亿多美金,这些钱主要是拿来买各种军火和各种进口商品,垄断国际资本和地主买办们获取了大部分利益。
巴拉圭人口增速太快,底层人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
而且巴拉圭国内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差,外汇储备因为大量进口美利坚产品而变差。
农业开发也不是很顺利,农民根本没钱提高生产。
大豆和牛肉出口还遇到阿根廷廉价产品打压。
共同体成立后,阿根廷可以为巴拉圭提供更直接的农产品出口渠道,规避美利坚和英国粮商的压价剥削。
阿根廷还会出资修建亚松森-圣菲铁路,帮助巴拉圭融入阿根廷经济体系,铁路运营权归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
猎鹰局协助清洗亲美军官,帮助稳固政权。
查科地区石油勘探权归阿根廷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援建巴拉圭小型炼油厂,收益结算使用阿根廷比索。
新成立的巴拉圭国家石油公司将获取一半的收益,还会帮助巴拉圭培训工程师。
巴拉圭将从石油收益获得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稳定财源,如果伊泰普水电站建设完成,巴拉圭将解决粮食、能源、就业三大生存问题。
当然,代价早就写进历史书上,那就是成为阿根廷的经济卫星国,但比起美利坚的剩饭,显然阿根廷端出来的牛排更有性价比。
阿根廷在半年内对四国开放边境,吸引更多新移民加入阿根廷。
当初也是看着玻利维亚都因为阿根廷的支持经济改善了,巴拉圭才有了依靠阿根廷的意思。
阿根廷接管玻利维亚天然气出口和大规模开发矿产后,玻利维亚经济持续发展。
乌拉圭方面,人口和巴拉圭差不多,但港口多,如果巴拉圭不加入这个联盟,那么会周围全是敌对国家。
巴拉圭一开始算是被迫加入,现在却也认为加入后还不错。
至少阿根廷开出的条件还可以。
巴拉圭倒向阿根廷后,乌拉圭本来就是有意加入共同体的,所以调整策略以避免孤立。
现在两国也更加依靠阿根廷。
巴拉那煤钢共同体,民间已经叫上小南美联盟,让拉普拉塔联邦主义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这个小群体的规模正在壮大,他们本来早该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在阿根廷,有关运输、农业等其它经济活动部门建立超国家机构的建议纷纷提出。
巴拉那防务集团、巴拉那农业共同体、巴拉那卫生共同体等计划都有不少人提出,但并没有在官方层面获通过。
如阿根廷陆军提出的巴拉那防务集团的模式是统一采购阿根廷武器,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就跟玻利维亚阿根廷反应部队一样。
阿根廷提供装备,但反应部队的军官必须在阿根廷陆军学院受训,不过这个计划并没有通过。
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四国的关系打的火热,渗透也越来越深,除了巴拉圭的情况好一点,其他三国的统治都不算是很稳固。
科恩内阁未来会在三国继续扶植亲阿政党,情报机构开始深度介入。
在大西洋南部地区,阿根廷的话语权提高了很多,加上控制了火地岛航路,阿根廷目前没有收过路费的意思,但明眼人都知道控制一条航线的好处。
控制麦哲伦海峡与合恩角航线,让很多航运企业接受阿根廷安全护航。
在猎鹰局推动下的,还有隐藏在美利坚的地下势力,加上一些新财团的游说,高盛、摩根士丹利、洛克菲勒、科氏工业选择押注阿根廷市场,反对全面封锁。
这些财团主要出于利益考量,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在两个阿根廷证券交易所以及圣保罗证券交易所获得更多上市推荐席位,并扩大在阿根廷的业务
洛克菲勒旗下的石油公司将在阿根廷获得更多的勘探和石油开采,化工合同。
阿根廷石油部部长与纽约标准石油、新泽西标准石油进行了多次会谈,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接见了两大美利坚石油公司的代表,最终确立两大石油公司进入阿根廷市场。
大通曼哈顿银行首次在阿根廷设立重要分部,扩大与几个大型国家银行的合作。
科氏工业和其他美利坚财团将被允许在阿根廷经营更多的业务。
圣赫塞也不是喜欢吃独食的,不仅出台外商法案,还分出不少利益拉拢这些美利坚财团,让阿根廷不会过于被动。
外商法案保证美资利润回流,换取政治庇护,13个城市特区可以成为美资法外租界。
阿根廷的优秀公司也开始慢慢经营开拓美利坚市场,开放的十三个特别区城市成为容纳美利坚资本的主阵地。
弗朗迪西在与美利坚大使的会议中表示,阿根廷真正的目标是钢铁工业化,而不是对抗美利坚,赚钱才是阿根廷的目的,就如同德法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一样,在这个经济合作组织里,其他四个国家的投票权加起来是超过阿根廷的,他是组织者但并非主导者。
阿根廷目前出口的产品,都不是什么高端货色,靠着物美价廉,倒也过得十分潇洒滋润。
以前阿根廷弱小,哪怕大吼大叫也没人理,现在实力强大了,也不是案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至少不能让阿根廷倒向新华夏和苏联。
美利坚暂时不会对阿根廷作出直接对抗,而是选择加深与巴西的合作。
阿根廷暂时目标还是对抗北巴西,而不是美利坚。
超越巴西成为拉美第一大市场后,对于很多美利坚财团是个很大的诱惑。
所以华盛顿最终没有对阿根廷进行全面经济封锁,只进行了部分经济封锁。
美利坚要扩大越南战场,与新华夏和苏联支持的北越对轰,不能再在脱控的后院再搞战争。
武装巴西是可以的,还能赚钱。
但直接与阿根廷军事对抗毫无必要,也没有更多的资源进行军事对抗。
冷战之中,也有很多隐藏在旋涡深处的秘密,靠着猎鹰局的消息,圣赫塞又仔细比对,往往能从中获利。
比如五眼联盟中的澳洲和新西兰与阿根廷的经济合作,就发展很快,也会变相削弱美国制裁效果。
唐宁街则是如此,对于阿根廷来说,与大英的新合作是时候展开了,从科恩内阁上台以来,阿根廷与大英的合作并不太多。
英国外交部宣布暂停在福克兰群岛增兵。
英国和阿根廷在南洋的交锋最为激烈,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地区,英国官员们曾呼吁消灭印共和势力,大不列颠官员警告声称,让军情六处的间谍们策动对新印尼共和派大杀戮事件,美利坚势力也希望新印尼进行大清洗。
南越的崩溃正在加速。
英国佬希望能够维持马来亚-新加坡-香港航道控制,保护英资橡胶和锡矿利益。
亚奇共和国和加里曼丹共和国的成立,印尼的分裂是个巨大的打击。
亚奇还与东京联系密切,对于复兴的日本来说,南洋地区的资源十分重要,亚奇控制了马六甲西北的重要航路,是亚奇共和国的重要外部支持。
雅加达面临巨大的国防压力,当地华裔数量持续减少,逃难到新加坡和金港市,华人精英大量流失到阿根廷。
新印尼的苏加诺下台后,陆军宣布紧急状态,成立将军委员会执政,军方保守派纳苏蒂安上台,此人和历史上的苏哈拖有些类似,但相对保守一些,阿根廷暗中支持新印尼海军叛乱,更激进的军方少壮派萨沃·埃迪在策划新的政变。
阿根廷军火商们向萨沃·埃迪政变集团提供各种轻重武器。
科恩财团秘密资助南洋华商总会,在金港市建立亲阿金融网络,并大力宣传阿根廷保护海外华人案例。
今年金港自由贸易区成立,成为阿根廷重要的南洋基地。
阿根廷利用亚奇发声,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控英国种族灭绝谋划。
工党外交部表示,祝贺阿根廷建立新的联盟,但军情六处开始策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对巴盟断供炼焦煤,施压堪培拉要求冻结西澳矿业出口许可证,遭到西澳大利亚州州长的抵制。
西澳大利亚州通过《资源自治法案》,架空联邦出口管制,组建西澳矿业护卫队民兵组织,武装保卫煤矿和港口。
矿业护卫队装备阿根廷提供的轻武器,控制关键矿区,州政府独占矿业出口权,澳大利亚联邦海关人员被驱逐出西澳港口。
在黑德兰港,科恩财团与州政府建立合作,雇佣了安保公司对抗海军封锁。
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独立性正在增加。
澳大利亚的煤炭储量丰富,探明可开采储量约为1500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14%,是阿根廷钢铁工业的主要来源国。
阿根廷六成的炼焦煤依赖澳洲,澳洲还是阿根廷一半铁矿石进口来源。
特别是西澳地区,科恩财团已经资助西澳独立党多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如果澳洲联邦政府进一步推动针对阿根廷的法案,西澳洲将推动独立公投,迫使联邦承认西澳的自治地位。
毕竟西澳地区的税收被联邦转移支付至东部,铁矿和黄金出口收入被用于补贴悉尼和墨尔本基建,怨气还是很大的。
科恩财团10多年来持续对澳大利亚矿业进行渗透,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阿根廷与南非的关系早已超过了伦敦和比勒陀利亚,作为报复,军情六处策动南非黑人组织袭击运煤铁路。
加拿大迫于军情六处压力,暂停对阿炼焦煤出口,但庞巴迪等工业集团却暗地里与阿根廷加强了合作。
在英国二战后提高对阿根廷煤炭出口价格的那一天起,阿根廷煤炭需求就不再依靠英国,而是南非,澳洲和哥伦比亚,如今加上奥格兰已经够用。
澳洲有自己的需要,科恩财团加速收购西澳洲的煤矿股权,目前已经控制了西部四个超大型煤矿,东部煤矿也进行控制。
阿根廷外交部表示,如果英国继续对阿根廷进行经济封锁,科恩内阁将公开支持苏格兰独立运动,并联合西班牙,爱尔兰公开承认苏格兰民族党合法。
阿根廷与新西兰的合作也非常深入,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和木材,煤炭和其他矿产,开通了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直航货运航线,海运时间缩短到18天,运费降低五成以上。
稳住了美利坚,其他势力就好说了,反应最激烈的除了英国和巴西,还有就是智利和秘鲁。
英国人很快就选择与阿根廷建立经济合作,阿根廷不再只出口牛肉和小麦,还有廉价的钢铁和各种轻工业品。
至于巴西,只要奥格兰这个国家还存在一天,就永远不可能恢复到曾经的地位。
美利坚巴西合作深化,推动亚马逊开发计划,以此削弱阿根廷的工业优势。
阿根廷对奥格兰是绝对真金白银支持,平等的合作。
科恩内阁确实也非常需要奥格兰这个盟友,奥格兰也需要通过阿根廷来保持独立,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否则光是各种半卖半送的军火就不够用。
阿根廷军工联合体研发的各种廉价新武器,刚好能在巴奥边境派上用场。
而是阿根廷并不想把奥格兰工业界打垮,那样的话如何给阿根廷本土工业界发展压力。
就这样的发展水平,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只能步步落后,直到被东亚的卷王们碾压。
周边国家中,就奥格兰这个小老弟潜力最大,巴拉圭乌拉圭暂时都是扶不上墙的,智利是重要对手,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很远,要拉拢玻利维亚就不能和秘鲁走的太近。
温室养不出猛兽,竞争压力是非常重要的,阿根廷一面吸收各种新技术,引进各种工业设备,一面给他们培养竞争对手。
圣赫塞的目的就类似养蛊,通过不断厮杀培养出真正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公司。
像科恩财团旗下的公司,如果竞争力不行,则是可以果断出售掉的,现在科恩财团的大部分公司竞争力都还行,未来就不一定了。
像科恩大学的成立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公司的竞争力,研究所已经不够用了。
……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气比一个多月前暴增许多,多出大量外国人。
这些人大多数各国的外围特工,还有很多新公司,以及一些寻找机会市场度灵敏的人,他们努力刺探阿根廷的一些消息,上次这么热闹还是必隆的大灯泡时期。
现在布城大变样,环境大量改善,区划改革带来的效果显露出来,科恩内阁主导的煤钢共同体也将给这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这个冬天,因为煤钢共同体的签约变得热闹起来,提振了很多阿根廷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很多阿根廷老人看来,这是阿根廷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如今号称经济发展的白银时代,但大多数阿根廷人过得并不算太好,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吃饭的人也变多了,内阁对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极为看重,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阿根廷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国际新闻的头条了,甚至在华盛顿和纽约也出现了讨论阿根廷的声音,这算是十分难得。
劣质煤炭如今仍然是阿根廷底层人的取暖神器,本土煤炭勘探开采大爆发,如今一年的产量也有两三千万吨,但大多数普通煤炭不能用来炼钢,而是用于火电站发电或者化工业。
更劣质的煤炭就是拿去做取暖用,比木炭要便宜,也好用的很,经过蜂窝煤技术,污染也小。
随着煤钢共同体的推进,奥格兰的煤炭也将成为阿根廷钢铁工业的重要来源,依靠南非,哥伦比亚和澳洲的煤炭,有一定风险性。
卡吉尼亚矿业,雷霆矿业,布兰卡矿业,南方煤炭化工,南方矿业,潘帕斯矿业,圣罗莎矿业,马丁内斯矿业,帕琼矿业,圣卡洛斯矿业,圣胡安矿业,玛雅矿业,阿根廷国家煤炭,阿根廷国家矿业,萨尔塔矿业,安第斯矿业,西部矿业,图库曼矿业等一批阿根廷矿业公司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几大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勘探部门,都对阿根廷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工作,根据阿根廷能源部门估算和勘探,阿根廷本土煤炭勘探储量超过300亿吨。
阿根廷煤炭研究院正在加速开发褐煤气化技术,与捷克斯洛伐克建立秘密合作,超临界水煤气化和低温干馏是研发核心,高效转化劣质煤,发展地下气化技术。
玛雅化工,国家煤炭,国家矿业等多家实力公司参与投入研发。
阿根廷与捷克斯洛伐克工业界的合作向来不错,从钢铁工业到火车,再到卡车汽车,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合作都有不小的规模。
在苏联的默许下,阿根廷捷克公开宣布褐煤取暖技术合作,以牛肉和小麦换取技术。
随着阿根廷本土的发展,好东西越来越多,开发各种新技术也越来越快。
劣质煤炭的化工转化、清洁燃烧、合成燃料技术,气化工艺清洁化改造成为阿根廷煤炭化工的下一步发展战略重点。
劣质褐煤经气化合成冶金还原气,预计未来能替代三分之一的焦炭需求,配套建设气化炉集群,生产还原气。
在丘布特省东部马图塞斯盆地发现厚达15米的褐煤层,劣质褐煤勘探储量达到220亿吨,但煤层埋深300-800米,需要进行地下开采。
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的海底褐煤田,估测煤炭储量50亿吨,而且那边最主要的是还有大油田。
圣克鲁斯省的里奥图尔比奥河谷是全阿根廷最重要的煤矿,勘探蕴藏量达6.5亿吨,煤质良好,配套建设煤电一体化基地和煤炭化工基地。
圣克鲁斯省和丘布特省未来会建成煤制油基地和合成气基地。
其他的安第斯山脉的次烟煤、褐煤,查科盆地的褐煤,巴塔哥尼亚西北部的褐煤、泥炭,火地岛的泥炭。
查科盆地的煤制气也有工业化潜力。
这些劣质煤炭也能为煤钢共同体加一把力,毕竟铁矿是不缺的。
……
在布兰卡市,这个全阿根廷曾经最大的建筑工地,巅峰时期注册了大大小小1100多家建筑公司,最多的时候拥有工地有70多万建筑工人,他们成就了这个崛起最快的城市。
比起曾经的圣马丁市要多的多,而且崛起了众多大佬级别的人物,不管是国营建筑还是私营建筑,都发展的非常庞大。
如今面临建筑工人失业问题,这些人大多学历不高,以阿根廷底层人士为主,有的是转行,有的继续全阿根廷跑,通过便捷的铁路,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做事。
布兰卡建筑协会也号召工人们前往更多的地方就业。
城市的扩张已经到了目前阿根廷的极限,发展到1000万人毫无必要,反而会成为负担。
事实上,那时候的布兰卡市就是破烂城市,城区很小,还很破,也没啥钱,除了一个小麦出口,很多产业就是农业,四大家族都和农业高度关联,他们控制了小麦种植,牲畜养殖,几个加工厂就是加工肉类或者小麦烘干之类的,连面粉厂都少见。
当时的布兰卡市没有完整的自来水系统,电力缺乏,很多街道还没有水泥路,路上长草,木屋是大多数人住的地方,贫民街区围绕屠宰场和码头分布,比博卡区还破。
这是一座把阿根廷各地的穷人聚集在一起的工业城市,仿佛变戏法一样,变成真正的机遇之城。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后来就是涌入全球的穷人和难民,发展好了后,才有更多的富人过来。
布兰卡市崛起的关键一步就是让原先打算移民回归欧洲和美利坚的退出者拐了个弯,他们构成了这个城市最初的根基,本该外流的人才,也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布兰卡市政策灵活,构建了低门槛的制造业生态,除了一大批国营公司和科恩财团建立的公司,当时布兰卡甚至允许无证经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工厂和家庭加工作坊,豁免税收和牌照,这些迷你企业的诞生,激活了当地的经济,后来更是让原本的地下经济进行正规化转型。
圣赫塞创造性的发明了挂靠国企制度,让下游配套企业通过技术换身份获得庇护。
布兰卡市某模具厂为国营公司布兰卡电子代工收音机外壳,可以用布兰卡市第三分厂名义使用布兰卡电子的进口设备的外汇份额采购德国机床。
当时布兰卡国营公司大量设立,其他都很好,名字也响亮,唯一的问题就是财政也没钱发展,靠着科恩财团完全不够用。
当时一大批空壳公司被注册起来后,靠着这种挂靠模式,逐渐从空壳工厂发展成正规公司,利用民间资本壮大。
还有一批布兰卡国企与私企形成共生体,布兰卡市国营资产委员会旗下一家空壳公司,布兰卡农机进出口总公司向家庭作坊开放外贸资质,进行牌照租赁外包,空手套白狼,很快积累了原始资金。
这些牌照换取他们的产能定向供应非洲订单,因此获得稳定的订单来源和设备生产,利用迷你企业的成本优势抢占市场,后来更是收购了一家小型德国农机厂,成为阿根廷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企业,那些代工作坊也成为布兰卡市第一批农机零部件工厂。
至于这些牌照为何有用,那是因为真的能换钱。
布兰卡农机公司以独家代理权要求代工厂合并,通过持股协议,将87家作坊重组为14家专业零部件工厂,然后以订单预付款置换51%股权,完成从贸易商向制造商的蜕变,成为阿根廷农机行业新巨头。
收购联邦德国莱茵克莱德镇农机厂后,保留德国研发中心,将发动机铸造车间和圣餐设备迁至布兰卡,要求德方工程师每年培训阿根廷技术工人。
布兰卡纺织公司,布兰卡制鞋公司,布兰卡商业贸易公司,布兰卡机械厂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还带动了产业链发展。
布兰卡国营三大制鞋工厂,与蓝云鞋厂一样,是阿根廷制鞋工业的带头者,这些制鞋工厂也是从贸易公司开始,发展代工作坊,
这座阿根廷鞋都,现在聚集了600多家大型制鞋工厂,巅峰时期拥有上万家制鞋作坊,工厂的规模从数百人到上万人。
这些工厂大多由家庭作坊发展,为阿根廷创造了数十万工人的岗位,规模搞得比布城还大。
这样的家庭小作坊生产的产品,质量不是很稳定,但也有可靠的,价格便宜就是优势,出口量很大。
将原本流向欧美劳动力市场的移民截留,形成最初的人口集聚社区,让很多人来到这里就能赚钱。
圣赫塞引入了大英的卷文化,把这里变成了阿根廷效率最高的城市,就像两个人同时被老虎追,只要你跑的比另一个人快就可以了,加上海量的资金,科恩财团的带头,布兰卡市很快就出头了。
凭借天然深水港优势,现在成为阿根廷最大工业中心,是钢铁、汽车、制药、石油、化工、化肥,粮食出口的核心枢纽。
最近几年又搞起来了金融和科技产业,新科技产业包括电子、电器、飞机、导弹,装备制造等。
如今的布兰卡港拥有阿根廷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航道吃水深度更是拓深到15米,可以轻松容纳15万吨巨轮停泊。
梧桐大道金融街,本土投行、对冲基金,还有国际投行的阿根廷分部在这里扎根,比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就在这里建立了分部,主导了很多公司的上市工作。
布兰卡资本,潘帕斯资本,罗哈斯资本,南方信托资本等新崛起的阿根廷投行巨头,推动阿根廷股市正规化,还引进了计算机交易。